中华 注册会计师网校教材.doc

中华 注册会计师网校教材.doc

ID:58487764

大小:644.50 KB

页数:44页

时间:2020-05-16

中华 注册会计师网校教材.doc_第1页
中华 注册会计师网校教材.doc_第2页
中华 注册会计师网校教材.doc_第3页
中华 注册会计师网校教材.doc_第4页
中华 注册会计师网校教材.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华 注册会计师网校教材.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十九章 所得税  一、本章概述  (一)内容提要  会计和税收是经济领域中两个不同的分支,分别遵循不同的原则,规范不同的对象。会计遵循的是公认的会计原则,反映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及现金流量变动;税收遵循的是税收法规,其目的是课税以调节经济。由此产生了会计和税收的差异,进而出现了所得税会计核算的问题。  本章对所得税会计的概念、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内涵、资产或负债的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的界定、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和应纳税暂时性差异的界定以及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核算原理作了较为详尽地案例解析。  考生应重点关注如下要点:  1

2、.资产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的判定;  2.负债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的判定;  3.应纳税暂时性差异的判定;  4.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判定;  5.递延所得税资产的确认;  6.递延所得税负债的确认;  7.应税所得额的确认和应交所得税的计算;  8.各期所得税费用的确认。  (二)历年试题分析年度题型题量分值考点2007计算题17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会计核算2008无专门题目设计2009单项选择题23暂时性差异的认定及递延所得税费用的计算  二、知识点精讲    19.1 所得税会计的概念  (一)所得税会计的概念  

3、所得税会计是研究处理会计收益和应税收益差异的会计理论和方法,是会计学科的一个分支。  (二)纳税影响会计法  该方法认为,当会计与税务产生收入、支出上的暂时性差异时,应当以会计口径的利润认定所得税费用,以税务口径的利润认定应交所得税,二者之差通过待摊、预提来调整,其中待摊费用使用“递延所得税资产”科目、预提费用使用“递延所得税负债”科目。  经典例题-1【基础知识题】甲公司2008初开始对销售部门用的设备提取折旧,该设备原价为40万元,假定无残值,会计上采用两年期直线法提取折旧,税务口径认可四年期直线法折旧。假定

4、每年的税前会计利润为100万元,所得税率为25%,则纳税影响会计法的会计处理如下:  [答疑编号]  『正确答案』  (1)设备折旧在会计、税务上的差异 2008年2009年2010年2011年会计口径202000税务口径10101010暂时性差异1010-10-10  (2)纳税影响会计法的会计处理如下:项目2008年2009年2010年2011年税前会计利润100100100100暂时性差异1010-10-10应税所得1101109090应交所得税①27.527.522.522.5递延所得税资产②(待摊费用的

5、本质)借记2.5借记2.5贷记2.5贷记2.5所得税费用③=会计口径利润×所得税率25252525  会计分录:借:所得税费用③  递延所得税资产②  贷:应交税费    ――应交所得税①借:所得税费用③  贷:递延所得税资产②    应交税费    ――应交所得税①  经典例题-2【基础知识题】资料同例1,如果将会计折旧口径与税务折旧口径互换,则纳税影响会计法下的会计处理又会如何呢?  [答疑编号]  『正确答案』  (1)设备折旧在会计、税务上的差异 2008年2009年2010年2011年税务口径20200

6、0会计口径10101010暂时性差异1010-10-10  (2)纳税影响会计法下会计处理项目2008年2009年2010年2011年税前会计利润100100100100暂时性差异-10-101010应税所得9090110110应交所得税①22.522.527.527.5递延所得税负债②  (预提费用的本质)贷记2.5贷记2.5借记2.5借记2.5所得税费用③  =会计口径利润×所得税率25252525会计分录:借:所得税费用③  贷:递延所得税负债②    应交税费    ――应交所得税①借:所得税费用③  递

7、延所得税负债②  贷:应交税费    ――应交所得税①  (三)资产负债表债务法  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是从资产负债表出发,通过比较资产负债表上列示的资产、负债按照企业会计准则规定确定的账面价值与按照税法规定确定的计税基础,对于两者之间的差额分别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与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确认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负债与递延所得税资产,并在此基础上确定每一期间利润表中的所得税费用。    19.2 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下所得税的会计核算    19.2.1 资产、负债的计税基础及暂时性差异  (一)资产计税基础的概念  资产的计税基础

8、是指企业收回资产账面价值过程中,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照税法规定可以自应税经济利益中抵扣的金额。资产的计税基础本质上就是税收口径的资产价值标准。比如,存货的期末余额为100万元,其已提跌价准备为30万元,则该存货的账面价值为70万元(=100-30),但由于税务上不承认存货的跌价准备,所以存货的计税基础为100万元。  通常情况下,资产在取得时其入账价值与计税基础是相同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