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推断文言词语境义的方法.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推断文言词语语境义的方法高考对文言实词的考察,除了考查学生实词的积累情况以外,突出强调了判定实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重点考查语言推断能力。所以考生在掌握足够量的实词以后,重点应放在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这一考点要求上,掌握理解推断实词词义的一些技巧。一、语境分析法“因文定义”是阅读中的一个原则。词义是概括的,但它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只有一个具体的意义。在阅读古文时,不但要理解每个词的基本意义,更重要的是要学会分析每个词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义。二、据形索义法汉字属于表意体系的文字,字形与字义之间大都有密切的联系。汉字中形声字占90%以上。形声字的义符给我们推断词义提供了有利
2、的条件。如贾谊《过秦论》)中“振长策而御宇内”中的“策”,从“竹”,凡形旁从竹的字本义都与竹条有关。据此可知“策”在句中的意思是“(竹质)马鞭”。三、语法分析法句子的结构是固定的,组合是有规律的,对句子的结构进行语法分析,可以帮助我们确定语境中的意义。如主语、宾语常由名词代词充当,谓语大多由动词、形容词充当,状语大多由副词充当等。我们可以根据它们的句子中的位置,推知它们的词性,进而推断它们的意义。如“范增数目项王”(《鸿门宴》)中“目”前有状语,后带宾语,用如动词。因此,既不能理解为“眼睛”,也不能仅理解为“看”,应理解为“用眼睛示意”。四、结构分析法高考选文尽管多是史传
3、类的记叙文,但与现代文相比,句式整齐对称的特点仍然很突出。因此,根据相对应的上下句中相并列相对照的结构来推断词义,是一种值得注意的有效方法。如《张衡传》“通五经,贯六艺”中“通”和“贯”是同义并列,均为“精通”之意。五、联想推断法试卷上常出现一些难以理解的文言实词,我们可以联想课文中有关语句的用法,相互比照,辨其异同,确定意义。如全国高考题中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A.城之不拔者拔:被攻取B.齐人未附附:归附C.使老弱女子乘城:巡视D.齐人追亡逐北北:指败逃者。四项中加点字在当时课本上均有出现:“其后秦伐赵;拔石城”(《廉颇蔺相如列传》),“怀敌附远,何
4、招而不至”(《论积贮疏》),“超乘者三百乘”(《晴之战》),“追亡逐北,伏尸百万,流血漂槽”(《过秦论》)。可参考联想课文语句意与之比照,进行判断,C项中“乘城”应为“登上城墙”之意,故C项为答案。另外,在成语中保留了大量的文言词语,联想我们平时掌握的相对应的成语的意义、用法,对判断文言词义是很有帮助的。如“登高而呼,声非加疾也”((劝学》)中的“疾”字可用“疾风知劲草”中“疾”字推断是“强”的意思;“每责一头,辄倾数家之产”(《促织》)中的”责“字可由成语”求全责备“推之,是”寻求,寻找“之意。六、修辞推断法古人十分重视借助修辞表达意思,有些词语因修辞而意义有变化,在理
5、解词义时,要考虑到修辞的因素。例如,“仆赖无人绪业,得待罪荤毅下,二十余年矣”。(心报任安书》)中的“待罪”不能解释为“等待犯罪”,而是做官的谦词。意谓身居其职而不能胜任,必将获罪,故谓之“待罪”。“虽少,愿未及填沟壑而托之”,“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触龙说赵太后》)这里触龙两次说到死,一处说自己的死,叫做“填沟壑”,一处说太后的死,叫做“山陵崩”。“死”是人所厌恶的,故不直言,而婉转地说出“死”的意思。这里用了委婉的修辞,理解时应注意。七、识别、推断通假法首先,当遇某字的本义、引申义都讲不通时,便可以从通假字角度考虑。然后根据通假字与本字大多音同、音近、
6、字形也相近的特点推知本字。如“欲信大义于天下”(《五人墓碑记》)中的“信”就只能解释为“伸”,文意才畅通。再如“今若遣此妇,经老不复取”(《孔雀东南飞)中的“取”字,解释为“争取、夺取”都讲不通,以“娶”代之则通,可推断为“取”通“娶”。只要广泛阅读,大量积累,系统归纳,寻找规律,重视课内外知识沟通,培养知识迁移能力,肯动脑筋,灵活运用方法技巧,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就会逐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