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8433777
大小:1.56 MB
页数:28页
时间:2020-09-07
《平行线的性质说课稿-霍方红课件.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5.3平行线的性质选自义务教育教科书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五章3节第1课时潢川三中:霍方红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对顶角、邻补角、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和平行线的判定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节课也是空间与图形领域的基础知识,在以后的学习中,它不但为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提供了转化的方法,而且也是今后学习三角形、四边形、平移等知识基础,因此本节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另外,平行线的性质是学生对图形性质的第一次系统研究,对今后学习其他图形性质有“示范”的作用,学好这部分内容至关
2、重要。二、学情分析我所在学校的学生基础知识较差,语言表达能力不强,但学生有较强的求知欲望,对新的事物有很强的好奇心,对探索活动也有很高的激情。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对平行线已经有了很深的认识,也学会了平行线的判定方法,所以本节课的内容对学生来说并不是非常难学。1、知识目标探索平行线的性质,会用平行线的性质进行简单的计算、推理和证明;知道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的区别和联系。2、技能目标通过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培养他们主动探索与合作能力,使学生体会数形结合、转化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情感目标三、教学目标(1)通过小组
3、讨论,培养合作精神.(2)学生在探索问题的过程中,体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乐趣,增强学习兴趣。(3)通过对平行线的性质的推导过程,培养学生严密的思维能力。重点:(1)理解平行线的性质;(2)经历平行线性质的探究过程,从中体会研究几何图形的一般方法.难点:得到平行线的性质的过程。三、教学目标1、情境诱导法:情境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多媒体教学技术,给学生以直观的感受,加深学生的印象让学生认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2、鼓励和表扬法:在教学过程中,我鼓励学生进行大胆的猜测并指导学生进行验证,对学生的观点多加表扬,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四、教法与学法分
4、析1、教法分析在学法指导上,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观察、动手测量、猜想、总结出平行线的性质,使教学成为在教师指导下的一种自主探索的活动过程,在探索中形成自己的观点。逐步培养学生善于观察、乐于思考、勤于动手、勇于表达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2、学法分析四、教法与学法分析梳理旧知,引出新课动手操作,归纳性质应用转化,推出性质巩固新知,深化理解归纳小结,布置作业教学过程:条件结论平行线的判定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猜想:交换它们的条件与结论,是否成立五、教学过程1、梳理旧知,引出新课
5、复习上节课所学的平行线的三种判定方法并引入探究课题,有意识的让学生回顾上节课内容,为后面类比研究平行线判定的过程来构建平行线性质的研究过程做好铺垫。设计意图1、梳理旧知,引出新课2、动手操作,归纳性质一、画一画请同学们先画出两条平行线,那么再画几条线就能出现同位角?Pab21abc二、猜一猜∠1和∠2相等吗?dabc12三、量一量你能用量角器量出来吗?四、想一想如果改变截线的位置,你发现的结论还成立吗?平行线的性质1abc12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简写为: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语言符号:∵a∥b∴∠1=∠2结论性质1:两直线
6、平行,同位角相等.2、动手操作,归纳性质让学生充分经历动手操作——合作交流——验证猜想的探究过程,并且在这一过程中,锻炼学生由图形语言转化为文字语言、文字语言转化为符号语言的归纳能力和表达能力,为下一步推理性质2、性质3,及今后进一步学习推理打下基础。解:如右图因为a∥b,所以∠1=∠2(____________),又∠3=___(对顶角相等),所以∠2=∠3.abc123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1...即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如图,如果a∥b,那么∠2与∠3相等吗?为什么?3、应用转化,推出性质平行线的性质2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
7、角相等简写为: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语言符号:∵a∥b∴∠2=∠3abc123结论解:如图,因为abc421所以∠1=∠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又因为∠1+∠4=180º(邻补角定义)所以∠2+∠4=180ºa∥b,...所以: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如图,如果a∥b,那么∠2与∠4有什么关系?为什么?合作交流结论平行线的性质3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旁内角互补简写为: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语言符号:∵a∥b∴∠2+∠4=180ºabc421(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性质2: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性质3: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
8、补.在教师引导下逐步构建研究思路,循序渐进的引导学生思考,从“说理”到“简单推理”过渡。逐步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使学生初步养成言之有据的习惯,从而能进行简单的推理。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