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8431139
大小:1.08 MB
页数:26页
时间:2020-09-07
《孔子的哲学思想课件.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世界十大文化名人1.孔子2柏拉图3亚里士多德4哥白尼5牛顿6达尔文7培根、8阿奎拿、9伏尔泰、10康德孔子的名片孔夫子(公元前551-479),名丘,字仲尼,别称尼父。英文名:Confucius春秋鲁国陬邑人(今山东曲阜);主要作品:《六经》、《春秋》主要成就:开创儒学,创办私学;教育思想:因材施教、有教无类;尊称:天纵之圣、天之木铎;至圣先师、万世师表;主要著作•曾修《诗》《书》《礼》《乐》,序《周易》,撰《春秋》----合称《六经》•《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共二十篇,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微言大义,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
2、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出身•贵族出身,祖上是殷商王室后羿,•宋朝贵族,先祖是商朝开国君主商汤。•其母颜征在,其父叔梁纥•生而头上圩顶,•取名由来思想—Ⅰ.与个体而言•孔子建构了完整的“德道”思想体系:在个体层面主张“仁、礼”之德性与德行。•德道思想体系以性善论为基础;以立人极为旨归;以人道与天道地道相会通,人道中庸又适时之变为方法论;的完足思想体系。思想--Ⅱ.与国家而言•核心内容:“礼”与“仁”,•治国方略上:“为政以德”(“德治”或“礼治”)•把德、礼施之于民,严格了等级制,把贵族和庶民截然划分治者与被治者。•打破了贵族和庶民间原有的一条重要界限。
3、•仁说:人道精神,礼说:礼制精神,即秩序和制度。•人道主义--人类永恒的主题,对于任何社会,任何时代,任何一个政府都是适用的,而秩序和制度社会则是建立人类文明社会的基本要求。•孔子的这种人道主义和秩序精神是中国古代社会政治思想的精华。思想--Ⅱ.与国家而言晚年时期的最高理想----“大同”,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思想--Ⅱ.与国家而言Ⅲ.孔子的哲学思想在诸子百家争鸣之前夕,开创性地建立了一个包括天道观、人道观、认识论、方法论等方面的哲学思想体系。按他所提出的主要哲学范畴的逻辑展开,其哲学思想体系可概括为:"命--礼-
4、-仁--知--中庸"。天道观孔子所谓"天",有时指主宰一切的上天。他提出"畏天命","获罪于天,无所祷也"。有时又指广袤的自然。如他说:"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孔子所说的"命"是一种人力所无法挽回的历史必然性。可是孔子又不认为人是无可作为的,相反他主张人"命"面前应持积极的态度。人道观立礼复礼纳仁入礼仁礼结合认识论生而知之学而知之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方法论“中和”“中庸”中庸“叩其两端”“执两用中”“过犹不及”孔子的"命--礼--仁--知--中庸"哲学思想体系仁孔子的"命--礼--仁--知--中庸"哲学思想体系颜渊问仁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
5、,而由人乎哉?孔子的"命--礼--仁--知--中庸"哲学思想体系仲弓问仁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仁极低仁极高好仁者无以尚之,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苟志于仁矣,无恶矣。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孟武伯问其弟子子路、冉有、公孙华仁否,孔子均答以不知其仁。子曰: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公西华曰:正唯弟子不能学也。、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其他的思想◎发愤忘食,乐以忘忧“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安贫乐道子曰:“不义而富且
6、贵,于我如浮云”;“富与贵,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其他的思想◎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直道而行“吾之于人也,谁毁谁誉?如有所誉者,其有所试矣。斯民也,三代之所以直道而行也。”◎与人为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孔子的教育生涯Ⅰ.第一阶段:自开始办学,到去齐国求仕之前,约七、八年时
7、间。•这一阶段他的门徒还不大多,但是办学有成效,在社会上已经有了较大的名声。•在这一时期,孔子的学生中有比他只小六岁的颜路(颜回之父),有比他只小九岁的子路。子路几乎是终生陪伴着孔子。孔子的教育生涯•第二阶段:自三十七岁从齐国返回鲁国,到五十五岁周游列国之前(共计十八年);•这期间,孔子虽然有四年多的时间在做官从政,但并没有停止授徒。这一阶段是孔子教育事业大发展的阶段,他的教育经验越来越丰富,教育水平越来越高,名气越来越大,所收的弟子越来越多。•除了鲁国的学生之外,他的学生中还有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