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兰屯近代史.doc

扎兰屯近代史.doc

ID:58425525

大小:30.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20-05-12

扎兰屯近代史.doc_第1页
扎兰屯近代史.doc_第2页
扎兰屯近代史.doc_第3页
扎兰屯近代史.doc_第4页
扎兰屯近代史.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扎兰屯近代史.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一个城市要想获得更高的认识度和更强的竞争力,就必须有自己鲜明的特色。现代城市不能是缺乏个性的华丽外表,应当有着深刻的自然、历史和文化内涵。  作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的扎兰屯市,应该塑造什么样的城市景观,突出什么样的城市特色?我的回答是:蕴山水灵气,构绿色佳境;凝历史精华,建文化名城。  扎兰屯城市景观建设应遵循这样的指导思想:城市景观建设要突出地方特色,保护文物古迹,保护历史风貌,保护城市近郊风景区和天拜山、雅鲁河等城市周围自然地域,强化其自然山水的景观价值,同时又要反映时代精神,创造现代化新型城市的建筑环境景观。  扎兰屯的历史演变  清朝以前,扎兰屯地区荒无人烟。清初,沙俄入侵我国黑龙江

2、北岸广大地区,世代生活在那里的索伦(鄂温克)、达斡尔等族被迫迁往嫩江流域广大地区,建立了许多以氏族姓氏聚居的大小村落。清政府为了加强管理,按地域将达斡尔人编为3个扎兰(也称"甲喇",满语),将索伦(鄂温克)人编为5个阿巴(鄂温克语"围猎场"之意),其中雅鲁、济沁、托信3个阿巴在今扎兰屯市境内。1691年,在3个扎兰、5个阿巴的基础上建立布特哈(满语,"打牲部落"之意)八旗,在嫩江西岸的宜卧奇设总管衙门。雅鲁河、济沁河一带的索伦(鄂温克)人被分别编入镶红旗和正蓝旗。1727年,布特哈总管衙门派扎兰章京(满语,"参领")驻守扎兰屯,管理镶红、正蓝两旗旗务。索伦(鄂温克)人以打猎为生,成人壮丁向清

3、廷岁贡一张貂皮已成定例。那时,扎兰屯一带山水绵延,林木蔚然,鸟兽成群,鄂温克人使用鹿笛、狍哨等方法诱打猎物,常常是箭无虚发。据1864年黑龙江将军衙门抄本《黑龙江通省舆图总册》记载,当时"布特哈总管衙门西南四百七十五里许,扎兰屯,二十一户。"  布特哈地区的达斡尔、鄂温克壮丁平时打猎,战时从征,布特哈八旗兵是清朝军队的一支劲旅。除承担戍边守卡等军事重任外,布特哈八旗兵先后被征调参加60多次大小战役,数百次战斗,足迹遍及全国22个省及现缅甸、尼泊尔、越南、蒙古等国。在历次战斗中,鄂温克族官兵晓勇善战、血染沙场,立下了赫赫战功,涌现出海兰察,博尔奔察等将军、都统级英雄人物。  1894年,布特哈

4、副都统衙门(驻博尔多,今讷河市)在扎兰屯设立官庄,负责收容从关内流入的人口和屯田事宜。1897年,沙俄开始修筑中东铁路,从直隶、山东等地招募的民工进入扎兰屯地区。1902年,中东铁路滨洲线通车,建扎兰屯车站。由于中东铁路的修筑和大批关内人口的涌入,致使鄂温克人的猎场遭受破坏。包括扎兰屯在内的雅鲁河沿岸的17个鄂温克族村屯,全部迁往他处。1906年,扎兰衙门废止。  中东铁路通车营运后,俄国铁路职工、家属、工商业者等沙俄移民以及护路队,便在铁路沿线"蜂屯蚁聚",据中东铁路局1907年统计,扎兰屯有俄国居民1643人。扎兰屯成为中东铁路附属地。  俄罗斯人最早对扎兰屯进行了街区规划。火车站前面是

5、占地3万平方米的广场,广场两侧南北向道路主要有3条,分别为一道街(今沿铁路)、二道街(今扎兰路)、三道街(今布特哈北路);东西向道路有4条,分别为今新华街、铁小街、站前街、水塔街。俄式住宅主要分布在一道街西侧和二道街两侧,每3至5栋为一组,每栋住宅都建有花园,如今保存下来的俄式住宅有32栋。俄式住宅的特点是外型敦实厚重,每栋住宅入口不注重朝向,而是根据住宅布局来设置。入口处一般建木结构凉亭,檐口雕饰花纹。住宅外墙转角处饰有砖跺,屋顶多为四坡水。  此外,沙俄中东铁路公司于1905年建成秋林商场(今铁路职工俱乐部);于1906年建成扎兰屯铁道学校(今扎兰屯铁路小学);于1908年建造了铁路5号

6、楼(今乘务员公寓);1915年,居住在扎兰屯的俄侨集资修建了东正教堂(今职业高中院内)。这一时期的俄式建筑还有医院、监狱(俗称石头房)等。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吊桥。1905年,沙俄中东铁路公司把扎兰屯作为避暑、游览、娱乐之地,在其北部密林中的雅鲁河支流上建造一座铁索牵引的吊桥。桥长47.9米,宽4米,造型美观别致,富有异国风情。与吊桥同期的建筑还有日光浴场和中东铁路俱乐部,皆为沙俄贵族消遣娱乐的场所。自扎兰屯被辟为避暑胜地以后,每年都有欧洲国家及上海、天津、青岛等地的达官贵人来扎兰屯避暑游玩,据1927年统计,扎兰屯年接待游客达3000人次。  1952年12月31日,驻扎兰屯的苏方铁路员工

7、回国。1954年,居住在扎兰屯境内的435名苏侨回国,大量的俄式建筑留在了扎兰屯。  在外族文化占领扎兰屯的同时,以半农半商为特征的关内文化也在扎兰屯渐成气候。扎兰屯通车建站后,原部分筑路劳工滞留扎兰屯,同时又有大批农民和商人流入扎兰屯,在扎兰屯从事耕种和商业活动。1910年,扎兰屯已有人口近3000人,逐渐形成集镇。中华民国成立后的1916年,为管理自行流入的垦荒农民和发展招垦事业,黑龙江省在扎兰屯设置稽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