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8335350
大小:27.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20-04-15
《慢乙肝治疗分析论文 .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慢乙肝治疗分析论文慢乙肝治疗分析论文慢乙肝治疗分析论文慢乙肝治疗分析论文 1中西结合,病证相参 陈教授循古而不囿于古,参西而本于中,主张借鉴西方医学的现代研究成果充实与发展中医药学,通常将西方医学的实验室检查结果作为中医辨证的参考,指导临床用药,如谷丙转氨酶、胆红素升高,多为湿热之邪较重,治以清热利湿,多选茵陈、虎杖、金钱草、苦参等,常可奏良效。同时,陈师治病提倡中医辨证与西医辨病相结合,中西药并用,各取所长。陈师通常将慢乙肝归属“胁痛”“肝着”“肾着”等范畴,多辨为脾虚湿滞,治拟健脾祛湿,同时根据慢乙肝的病因病理施以降酶、退黄抗病毒等治疗。但是以干扰素和核苷类似物为主的两类抗病毒药物疗
2、效有限,均不能完全清除病毒,而且不良反应繁多,这时联用中医中药既可以增加抗病毒疗效,又可以减轻不良反应。导师以拉米夫定联合健脾清化方治疗慢乙肝患者1年,并以拉米夫定为对照,发现可提高慢乙肝患者HBV-DNA转阴率,同时降低了乙肝病毒YMDD变异的发生。 2细探病机,明析病理 通过长期、大量的临床实践,陈师认为,湿邪是慢乙肝发病的关键因素,脾虚是慢乙肝发病的根本原因。虚人感受外来之湿,无力驱邪外出,湿邪由外及内,困阻中焦脾胃,致使脾胃运化失常,既无力运化外来之湿,又无力运化水谷,使水反为湿,谷反为滞,内外之湿相和,或从寒化,或从热化,壅结脾胃肝胆。若影响脾胃运纳、升降,则表现为脘腹胀闷、食
3、少无味、厌油欲呕、小便黄、大便溏而不爽,苔腻,脉滑数或缓濡;若肝胆受邪,失其疏泄,则表现为胁肋疼痛、易于发怒、心烦口苦、小便短黄、苔黄腻、脉滑数等。湿性粘滞,缠绵难去,导致病情反复发作,迁延难愈,日久化热,湿热余邪不清成为慢乙肝的主要病理环节。如果在此阶段不能及时有效控制病情,湿热之邪会进一步由气传变入血,形成肝脾血瘀,病延日久,肝脾日虚,累及肾脏,终致肝脾肾三脏功能失调,此乃慢乙肝的发展过程。只有抓住病证发生的内在机理及其传变、转归的病理本质,才能指导临床的辨证论治。 3辨治特色 四诊合参,尤重舌象望、闻、问、切四诊是中医诊断疾病的主要方法,在临床诊治疾病过程中,不可孤立地看待某一方面
4、,应该四诊合参,相互配合。陈师在四诊中首重望诊,既察神态、症状、舌象等整体情况,尤重舌象的变化。舌象与脏腑经络的功能状态与气血津液的盈亏、运行有着密切关系,舌象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应疾病的证型归属和病邪轻重,从而指导辨证施治。陈师临床上观察大部分慢乙肝患者都表现为淡红舌白腻苔,说明体内多湿,乃脾胃湿浊之邪上泛所致,治当健运脾胃,化湿和中。此外,若舌苔薄白舌质淡红者,陈师认为属湿邪轻浅,以脾胃气虚为主,治予补益中焦,多用黄芪、党参、苍白术、茯苓等品;若舌苔白腻舌体胖大边有齿痕者,为脾虚湿盛之征,治予健运脾湿,多倍苍术、茯苓,加薏苡仁;若舌苔白腻欠润舌质较红者,有阴虚津亏之势,治宜化湿与养阴
5、并举,化湿必用苍术、半夏,养阴常选石斛、生地;舌红苔黄者,乃湿滞化热之象,治应轻清化湿,取黄芩、银花;舌苔黄腻者,表明湿热俱盛,治当清热化湿并重,宜茵陈、虎杖。 健固中州,贯穿始终脾居中州,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运化水湿之枢纽。脾虚受湿是慢乙肝的根本原因,治病求因当健脾祛湿;临床上乙肝患者神疲乏力、四肢倦怠、腹胀纳少等一派脾虚之症实属常见,辨证论治当健脾益气。此外,脾与胃属土同居中州,为气血生化之源。《素问·玉机真脏论》曰:“五脏者,皆禀气于胃。胃者,五脏之本也。”又曰“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可见中州不固,四邻皆累;即使遇无症可辨者,考虑肝病传脾之说,顾及木邪克土之机,以健脾立法,
6、组方用药,亦取效颇佳。正如陈复正在《幼幼集成》中云:“脾土强者,足以捍御湿热,必不生黄,惟其脾虚不运,所以湿热乘之”。因此,治疗慢乙肝,不管寒热,健固中州必不可少,时刻注意顾护脾胃。 灵活辨证,随证加减陈师治疗慢乙肝注重调理中州,自始至终注意顾护脾胃,而临床治疗时在调理中州的基础上,又多灵活辨证,随证加减。陈师一般将慢乙肝分为以下几证型: 脾虚湿热内滞陈师认为脾虚无力运化内外之湿,湿郁化热,湿热余邪未清是慢乙肝的主要病机,故健脾清热化湿乃慢乙肝治疗大法。在遣方用药上,健脾常以四君子汤化裁;清化法常据湿热程度不同而变化用药,湿热不甚,症见腹胀、时而口干口苦、大便不爽、舌苔薄黄腻、脉小弦者,
7、常加用黄连、黄芩、连翘、银花轻清之品;若湿热俱盛,症见身目黄染、口干而苦、腹部胀满、小便黄赤、大便秘结、舌苔黄腻、脉弦数者,多应用茵陈、虎杖、蛇舌草、半枝莲等苦寒之味。若湿热日久伤阴,传统治法认为滋阴过甚易增湿热,清理太过易伤阴液,但陈教授主张“有斯症用斯药”,虽有阴虚但舌苔厚腻者仍用苍术、半夏,虽有湿热但舌红少津者犹用生地、石斛;以健脾为主,随症加减,每获良效。 脾胃不和脾胃属土居于中焦,病常同病,若脾为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