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人民主体性”思想解读-论文.pdf

马克思“人民主体性”思想解读-论文.pdf

ID:58306980

大小:586.97 KB

页数:9页

时间:2020-05-20

马克思“人民主体性”思想解读-论文.pdf_第1页
马克思“人民主体性”思想解读-论文.pdf_第2页
马克思“人民主体性”思想解读-论文.pdf_第3页
马克思“人民主体性”思想解读-论文.pdf_第4页
马克思“人民主体性”思想解读-论文.pdf_第5页
资源描述:

《马克思“人民主体性”思想解读-论文.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马克思“人民主体性’’思想解读李包庚【内容提要】《德意志意识形态》是马克思关于劳动人民创造历史的“人民主体性”思想形成的标志。从“现实的个人”出发阐述了“人民主体性”思想的基本内涵,从生产力发展状况出发解释了“人民主体性”片面发展的根本原因,从“无产者”的实际生活状况出发指出共产主义革命是实现“人民主体性”全面发展的必要手段。之后,马克思还更加准确地界定了“人民”概念的外延,论证了工人阶级的领导是实现“人民主体性”的根本保障,指出共产党是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核心力量,并在理论和实践中不断运用与深化“人民主体性”思想。【关键词】《德意志意识形态》人民主体

2、性现实的个人马克思作者简介:李包庚(1969一),宁波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浙江宁波315211)马克思恩格斯合著的《德意志意识形态》(以下简称《形态》),是马克思创立历史唯物主义道路上的一座重要里程碑.它第一次从社会存在、生产方式、生产力等角度全面系统地阐述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它对历史唯心主义的“批判的批判”进行了“物质的批判”,揭露了“批判”的虚假伪善和荒谬之极.也揭示了“全部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无疑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的历史规律,这就充分肯定了人民大众在推动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理论界对《形态》进行了多方位的解读

3、,对全面认识这部经典著作的历史地位提供了有益参考,然而,《形态》中蕴涵的关于劳动人民创造历史的“人民主体性”思想却很少引起学界的足够重视。在《形态》诞生169周年的今天,重读《形态》,深入探析其“人民主体性”思想,不仅可以加深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还可为当前的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益启示。一马克思“人民主体性”思想的雏形、“人民主体性”是指人民群众在创造历史的实践活动中发挥其自觉能动性、自主性、自为性和创造性。“人民主体性”思想是马克思在对“批判的批判”的批判中发展起来的,与唯心主义的“绝对精神”创造世界的主体性思想是根本对立的。马克

4、思在《形态》之前的一些著作中,已经释本文系作者主持的2014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马克思与维特根斯坦语言观对哲学革命深化的比较”(14BZXO03)的阶段性成果。·103·《马克思主义研究》2014年第10期放出“人民主体性”的思想光茫,但尚未系统化,只能算是“人民主体性”思想的雏形。《莱茵报》时期,马克思就十分关注社会现实,认为宗教是被颠倒了的现实的产物,指出“宗教本身是没有内容的,它的根源不是在天上,而在人间”①,认为宗教是先验的国家的产物,揭露普鲁士政权所谓“宗教应当支持世俗的政权,但是世俗的政权可不要受宗教支配”②谬论的目的在于利用宗教来巩固不

5、合理的现实制度。马克思强调,不是宗教决定历史,而是历史决定宗教,“随着以宗教为理论的被歪曲了的现实的消灭,宗教也将自行消灭”③。“不是古代宗教的毁灭引起古代国家的毁灭.相反地,正是古代国家的毁灭才引起了古代宗教的毁灭”④。马克思反对脱离政治现实去批判宗教,要求“更多地联系着对政治状况的批判来批判宗教,而不是联系着对宗教的批判来批判政治状况”⑤。这样就把“人”从宗教的奴役下解放出来,为“人民主体性”的出场作了铺垫。在1843年的《(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马克思指出,“反宗教的批判的根据就是:人创造了宗教,而不是宗教创造了人。就是说,宗教是那些还没

6、有获得自己或是再度丧失了自己的人的自我意识和自我感觉。但人并不是抽象的栖息在世界以外的东西,人就是人的世界,就是国家,社会”⑥。因此.要批判宗教,批判神学统治,但是,仅仅对宗教、神学进行批判并不能到达真理的彼岸世界,还需要把对宗教和神学的批判引向现实世界(政治制度和法律体系)。“对天国的批判就变成对尘世的批判,对宗教的批判就变成对法的批判,对神学的批判就变成对政治的批判。”从这里可以看出,当时马克思还没有与唯心主义彻底划清界限,虽然他已经意识到对宗教本身的批判不可能触及批判的根本,需要将批判引向“尘世”、“法”和“政治”,但是,对宗教的批判依然是必须

7、的.因为对宗教的批判是其他一切批判的前提。马克思对宗教的批判,不仅是对“上层建筑”的批判,而且将这-~tLNOI向人们的现实生活。“废除作为人民幻想的幸福的宗教,也就是要求实现人民的现实的幸福。”⑦马克思在这里使用了“人民”这一概念,它是宗教统治的对象,尽管它尚未被赋予特定的阶级内涵,但这并不能否定马克思对黑格尔法哲学批判的作用,因为马克思已经用人民的“现实幸福”向“虚幻幸福”宣战。从这篇《导言》中可以看出,马克思已经确立了人优先于宗教的世界观,在宗教与人“谁是主体”这个问题上,已经作出了回答:人是主体.宗教是人的反映.是人创造宗教,不是宗教创造人。

8、1844年,马克思恩格斯合著《神圣家族》,深刻揭露了鲍威尔及其同伙所鼓吹的“‘批判的批判’是历史前进的动力”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