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马克思的主体性思想

浅谈马克思的主体性思想

ID:44625927

大小:22.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10-24

浅谈马克思的主体性思想_第1页
浅谈马克思的主体性思想_第2页
浅谈马克思的主体性思想_第3页
浅谈马克思的主体性思想_第4页
浅谈马克思的主体性思想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马克思的主体性思想》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马克思的主体性思想摘要:马克思主体性思想的直接理论来源主要源自笛卡尔、黑格尔和康德对主体的认识,在马克思看来,主体性应当是唯物主义的,它的主要载体是现实具体的人,是社会历史的人,因此,我们应当从马克思哲学的价值观角度去把握主体性。马克思的主体性思想在当代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具有重大的时代价值。关键词:马克思主体性现实的人价值一、马克思主体性思想的直接理论渊源黑格尔在其《哲学史讲演录》中指出:“近代哲学的出发点,是从现实自我意识的立场出发,是以呈现在自己面前的精神为原则的。近代哲学把古

2、代哲学思想中的东西与实存宇宙的差异发展成为对立,并且以消除这一对立作为自己的任务。”[1]不难看出,“自我意识”即是近代哲学的开端。在笛卡尔看来,思想可以怀疑外在对象,也可以怀疑思想内的东西,唯有不能怀疑自身。“我”作为怀疑活动的主体,必须是存在的,因此,笛卡尔得出了“我思故我在”的结论。“我思”和“我在”是同一个主体,尽管这样,笛卡尔却是以认识的形式来表达人的主体性特征的。主体的内涵由世界之外的人转向意识内在性,成为自我意识。康德在其先验感性论中,将感性直观即感性接受的表象分成了质料和形式两部分,在他看来,感性直观的

3、质料是后天的,而其形式却是先天的,它不依赖于感觉,且存在于感觉之先,感觉之所以能够被认识,就是因为它们的作用,最终得以成为感性经验。他认为,主体只是自我意识的活动。黑格尔发展了康德对主体认识的思想,在他看来,认识活动主要有两个方面:意识主体认识现实世界,即客体向主体运动;二是主体凭借自身的力量并按照一定的规则改造现实世界,即主体向客体运动。二、马克思对主体性的理解1、马克思哲学中的人是具体的、现实的人在对人的理解的探索中,马克思认为“要从费尔巴哈的抽象人转到现实的、活生生的人,就必须把这些人当做在历史中行动的人去研究。

4、……必须由关于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的科学来代替。”[2]人从事社会实践活动,并形成了一定的生产关系,在此基础上又建立了其他的社会关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同时又使人与自然的关系发生了变化,人的现实生产活动构成了一切社会存在的基础,并且是所有观念的根源所在。2、马克思哲学中的人是社会的、历史的人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室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的活动,人们进行物质生产是在前人的物质生产水平上进行的,现代人的物质生产水平同时又是后代人进行物质生产的基础,他们是不能孤立存在的。马克思说过:“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生产关系的总和。”[3]人

5、并不是独立存在的,不能将他从社会关系中脱离出来。社会是人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因为社会关系是不断变化的,作为社会关系总和的人也就不是凝固不变的抽象物,他应当是随着社会关系的变化而不断变化的,因而人是历史的。3、用马克思哲学的价值观把握主体性的主客关系的内容和尺度马克思哲学的价值观进行评价时,总是按照主体自身需要的内在尺度运用于客体,对主客体间的价值关系进行评价。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指出:"当现实的、肉体的站在坚实的呈圆形的地球上呼出和吸入一切自然力的人,通过自己的外化把自己现实的、对象性的本质力量

6、设定为异己的对象时,设定并不是主体,它是对象性的本质力量的主体性。”这一充分体现出了主体性内容在价值本身上的显示,即作为主体的人总是从自身的需要、能力、尺度出发去把握和改造客体与主体的特性。三、马克思主体性思想的意义1、马克思的主体性思想超越了传统哲学的思维方式,为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找到了科学、合理的途径马克思的主体性思想结束了通过人的认识来论述人的主体性思想的唯心主义谬论,实现了主体性原则与唯物主义的有机结合,这是唯物史观史上的一次巨大变革,这样,主体性思想不仅有了人性的基础,也有了现实的根基,主体性思想与人的

7、实践活动紧密相连,要想理解世界的发展变化从人的实践活动出发,这样不仅说明了作为主体的人对外部世界的积极能动作用,同时也肯定了外部世界对于人的主体性的制约作用。2、马克思主体性思想是我国树立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指南和强大的精神动力我国提出的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必然包括了人的主体性发展。人的发展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我们要积极创造各种符合主体发展所需要的条件,满足主体的各种需求,以此来帮助主体的完善;另一方面,要提高人的认识水平,使主观的需要能和客观相符合,从而有效的提高实践效率。我国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过

8、程中,必须充分发挥人的主体性特征,正确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使客体满足主体的发展要求。在马克思看来,社会发展的最终目的是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社会的发展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因而,无论是科学发展观还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是符合马克思的主体性思想的,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应有之义,马克思主体性思想是我国树立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