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8295069
大小:206.87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4-17
《从“对号入座”到“借海扬波”——关于中国诗歌的“以意逆志”.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总291期第3期贵州社会科学Vo1.291。No.32014年3月GuizhouSoeialSciencesMarch.2014从“对号入座’’到“借海扬波”——关于中国诗歌的“以意逆志”董孝一(贵阳中医学院,贵州贵阳550002)摘要:以意逆志,语出孟子,对此历代论述极多,但因过多专注于“谁意”逆“谁志”而失之偏颇,在此,从孟子提出的“以意逆志”的前提“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出发,在层次上对以意逆志作了进一步的划分和思考,即:1.常规层次;2.进阶层次;3.拔高层次;4.再造层次,这四个细化的层次角度分析以意逆志于中国诗
2、歌赏析法则中的地位与意义。关键词:诗歌;赏析;以意逆志;层次中图分类号:I20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6924(2014)3-066-068孟子对诗歌赏析理论的贡献很大,今人所熟必须:知的“颂读”、“知人”、“论世”及“以意逆志”法则1.构建于相对正确恰当的识字(识典)之上。均缘于孟子。前三者易识易用,而后者则争议或如:倘不知“千门”出自《汉书》“作建章宫,度为千混用较多,在此尝试对以意逆志作层次划分,并门万户。”《汉书》“起建章宫,左凤阙,右神明,号作一定的梳理。千门万户。”就不知“山顶千门次第开”指向王宫
3、,而粗识为虚指夸张手法,谬发千家万户被惊扰之感。(一)以意逆志是赏析活动中的深层次的主2.构建于相对正确恰当的“知人”。如:倘不客互动行为,应区别、拔高亦构建于相对客观的知李白年长于杜甫十余岁,杜诗专家金圣叹也会“识字(识典)”、“知人”、“论世”、“体裁法度”等法因《与李十二白同寻范十隐居》误评杜甫为李白则(王国维《玉溪生年谱会笺序》仅言及“知人”、长辈,而谬感“‘余亦’,是承上语。而止以乡里成“论世”)句者,不欲以前辈自居也。看他一片奖诱后学心众所周知,诗歌的赏析,通常是以识字(识地,我尝恨韩昌黎妄自尊大,视先生何啻天壤
4、!典)为基础发生的,在相对客观地识别了诗歌的⋯眠何必同被?行何必携手?此殆言己无日不文字与典故之后,需要对作者以及作品的时代背夜不教候作诗⋯⋯先生不惜苦口,再三教戒,见景作进一步的了解(其间有时还会涉及作品的体前辈交道如此之厚也。"DJ裁、法度),完成以上相对客观、相对理性的把握3.构建于相对正确恰当的“论世”(含时代风之后,读者才可能有底蕴开始做一些相对主观相俗制度等)。如:倘不知“密密缝”为江浙古风,其对感性的围绕作品的认识,而这种拔高性的认意在“逢”,就会谬感《游子吟》中的母亲愧为人识,主要就由以意逆志来完成。可见,以
5、意逆志母,在儿子出门之际才作秀赶制衣裳。作者简介:董孝一,贵阳中医学院基础医学院医古文教研室,主要研究方向:医古文、中国古典诗歌。第3期从“对号入座”到“借海扬渡”674.构建于相对正确的体裁法度。如:倘不知读者的个体差异在一定意义上决定了以意“九月八”是为押韵,就会谬感黄巢不知重阳为九逆志的出现,但由于人是处于变化发展中的,这月九,徒为一介不如孩童的落第书生。就会出现,读者本来读过某一诗歌之后无甚感(二)关于“何意”逆“何志”触,但是基于某次偶然的在知识结构、人生经历、前贤论述纷呈,大致有“以己意逆作者之志”情绪心态等的新
6、变化,读者对曾经读过的某诗篇(朱熹说),“以诗之意逆作者之志”(吴淇说),今产生感同身受的感应,正所谓陆游所言“书到用多以朱熹说为是,亦有合言二先生说为是者。本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如周紫芝《竹坡诗文认为,倘若执意于“以意逆志”四字,上述学说话》“余顷年游蒋山,夜上宝公塔,时天已昏黑而已无所谓孰是孰非。然,倘若推敲孟子提出的月犹未出。前临大江,下视佛屋峥嵘,时闻风铃“以意逆志”前提条件,即《孟子·万章上》“故说铿然有声。忽记杜少陵诗‘夜深殿突兀,风动金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锒铛’,恍然如己语也。又
7、尝独行山谷间,古木夹得之。”我们更应关注孟子重复两次强调的“不道交阴,惟闻子规相应木问,乃知‘两边山木合,害”。“害”,《说文》“伤也”,本义“伤害、损害”。终日子规啼’之为佳句也。又暑中濒溪与客纳孟子的意思很清楚,前提只要不带来损害就行,凉,时夕阳在山,蝉声满树,观二人洗马于溪中,并非要求绝无偏差。也即孟子要求的是:感性的日此少陵所谓‘晚凉看洗马,森木乱鸣蝉’者也。非负面,至于谁之意逆谁之志,只要不因文“损此诗平日诵之不见其工,惟当所见处,乃始知其害”辞,不因辞“损害”志,皆可,甚至可以加以增为妙。”益性的创造性的认识。事
8、实上,《孟子·梁惠王》后发的“对号入座”,仍是就事论事,但体现言“公刘好货”、“周太王好色”就已经属于对《诗了以意逆志对于同一个个体的可变性进化性。经》创造性的认识了,不过并未妥善做到他自己(三)农夫心内如汤煮,公子王孙把扇摇(拔说的“不害”罢了。高层次)读者的感受总是千人千面的,诗歌总是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