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克多·谢阁兰诗集《碑》中的永恒之思.doc

维克多·谢阁兰诗集《碑》中的永恒之思.doc

ID:58225257

大小:28.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20-04-29

维克多·谢阁兰诗集《碑》中的永恒之思.doc_第1页
维克多·谢阁兰诗集《碑》中的永恒之思.doc_第2页
维克多·谢阁兰诗集《碑》中的永恒之思.doc_第3页
维克多·谢阁兰诗集《碑》中的永恒之思.doc_第4页
维克多·谢阁兰诗集《碑》中的永恒之思.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维克多·谢阁兰诗集《碑》中的永恒之思.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维克多·谢阁兰诗集《碑》中的永恒之思  摘要:作为一位与中国有着深厚文化与历史渊源的法国诗人和作家,维克多・谢阁兰的作品中经常充满着中国文化的底蕴,其作品也在中西文化的交融中彰显出独特的新意与张力。他的诗集《碑》由六部分组成,分别是南面之碑、北面之碑、东面之碑、西面之碑、路边之碑和中央之碑。《短暂的碑》是“东面之碑”中的一首。本文将以《短暂的碑》为例,发掘谢阁兰在创作中的诗学倾向和永恒之思。  关键词:谢阁兰;《短暂的碑》;诗学;永恒  法国诗人、作家维克多・谢阁兰的诗集《碑》由六部分组成,分别是南面之碑、北面之碑、东面之碑、西面之碑、路边之碑和中央之碑。这部诗集

2、的独特性在于,它不但被书写于和付梓于中国,而且成书于1912年溥仪退位、袁世凯成为大总统的背景之下。也正是在这部以珍本收藏为导向的出版物中,谢阁兰第一次抛弃笔名,使用了他的真名。  在一封写给友人的信中,维克多・谢阁兰这样提及这部在形式与内容上均充满东方古韵的诗集:“在我看来,碑的形式有可能成为一种新的文学样式……即一篇短小的文字,它由一个长方形的框子包围着,面对面地呈现给读者。”正如谢阁兰所言,当诗句被黑色框型线条与其外部空间相分离时,这种对石碑形象的模仿所产生的庄严厚重之感,使整部诗集承载了超越其原有纸本厚度的深沉与永恒,彰显出全新的诗学意义。  《碑》中有一

3、类诗是“元诗”,即关于诗的诗。然而问题在于,既然诗人已经将诗的形式与石碑相联系,又为何要创作元诗呢?“东面之碑”中的《短暂的碑》一诗或可作为回答此问题的一个进路。  一  初读《短暂的碑》的读者很容易将注意力放到每首诗的右上角――用繁体中文写就的题词“云碑”。诚然,《碑》最引人注目的特点便是在全集六十四首诗右上角的那些繁体中文题词。对于西方读者而言,这些与拉丁字母迥然相异的书写文字无疑会产生陌生化的美感,于是这类表达方式所具有的复杂而微妙的意旨功能便得以表现得淋漓尽致。  《碑》中之诗的题词大多出自中国古籍,或为诗人自造,均为配合诗意而存在,起着暗示、反衬、总结等

4、作用。《短暂的碑》中的“云碑”二字便是谢阁兰所自创。“�”的特性包含了“短暂”之意,“�碑”便恰与题目“短暂的碑”相应。此外,这首诗的精妙之处还在于,“碑”的物理意义通常与“坚硬”、“沉重”与“永恒”相联系,但谢阁兰却在题目中,将“碑”冠以“短暂”这一定语,在题词中则将“碑”冠以“云”之特性,不禁引人思考其用意。  《短暂的碑》共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的前两节均以“此言”开头,第一段接续“并不想”,第二段接续“十分愿意”,两者既体现了诗歌语言的主体性,也暗示了这些诗句背后所隐藏的诗人“我”的情感。既然碑上之诗具有主体性,那么作为诗歌载体的碑,自然也被赋予了生命。诗人

5、称呼碑为“你”,与碑直接对话。  一旦诗歌被刻于碑上,便意味着将要迎来一次又一次的黎明,这种无限的循环指向了永恒。但是,作为人类灵性的体现,诗歌若只是获得了石碑那般无生命之息的永恒,能够感受到的就只能是“乏味、丑陋、昏暗”。因此,相较于被镌刻于石碑、以供“文学读者”赏玩,便于“书法家”临摹,这些诗句更愿意被说出。  那么它们希望被谁听到呢?答案只有一个字,“她”,一个女性。  值得注意的是,谢阁兰的诗歌创作深受中国古典文化影响。来中国以前,他仅学习过一年汉语;来中国后,他则将心力放在了游历、考古和读书之中,因此我们在理解其诗意时,不可将中国古典传统抛于脑后。在古代

6、中国,唯有男性是“文学读者”与“书法家”这些身份的合法持有者,女性在公开场合通常与诗书无缘。但在谢阁兰这里,“此言”的言说对象唯有一位女性,且为了她,此宁可放弃留存百世的永恒。这正如庄子面对得以受奉于庙堂的死后荣耀,却坚持选择“曳尾于涂中”的生时自由。那么这样一位女性到底是怎样的形象呢?诗人在第二部分给出了答案。  二  在第二部分中,“她”成为了诗中的主角,与“文学读者”眼中和“书法家”笔下的“词句”不同,当这些词句被她那“不断变换、生动活泼”的眼睛所欣赏时,便从毫无生气的碑中脱离,成为了有生命的灵动之物。  “她”与“我”之间关系通过对视而层层推进。起初是眉目

7、传情。“她”那能够投下阴影的睫毛不禁引发人的猜想:“她”的形象是否为一个西方有着深陷的眼窝与浓密的睫毛女子?接着两人有了唇齿相触的亲昵。诗人以“饱尝亲吻”来形容舌头,以“印痕常在”来形容“牙齿”,很好地回应了上述问题――在中国古典审美观中,经典的女性形象常与“敦厚温婉”、“唇红齿白”、“樱桃小嘴”相联系,这显然与诗句所塑造的热烈、奔放的气息相悖,而那女子“丰满多肉”的嘴唇更是与传统中国女性形象相距甚远。由此我们便证实了第一节中的猜想:“她”应当是位西方女子。最后,“我”与“她”在文字的隐喻中交合。在中国现��代乡土文学中,女子的双乳常被视为秋日田埂边麦垛的隐喻,诗

8、句中的“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