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提倡教师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docx

新课程提倡教师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docx

ID:58217472

大小:13.85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4-27

新课程提倡教师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docx_第1页
新课程提倡教师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docx_第2页
资源描述:

《新课程提倡教师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新课程提倡教师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教师应根据具体情况自己灵活处理教材。通过课前对学生分析:学生虽然有前两节压强的知识,但由于气体看不见、摸不着,学生对大气压缺乏直接感受,理解上仍有一定的困难,特别是对托里拆利实验的理解,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所以在教学设计中,第一个着重点是让学生感受大气压的存在,使学生惊讶地发现平时熟视无睹的生活中的平常事却蕴含着物理规律,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第二个着重点是在此基础上,用二力平衡知识分析液柱的受力情况,结合液体压强知识,进行综合,帮助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理解托里拆利实验。基于上述分析,我改变了课本中仅用演示实验说

2、明大气压强存在的教学安排,不但插入了马德堡半球实验的教学,而且大胆创新,将演示实验改为学生自主设计实验,同时增加了“想想做做”的学生实验。其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动手动脑更加深刻感受到大气压强,突出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活动中发展。落实新课程理念,用教材而不拘泥于教材,突出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活动中发展,是本节课取得成功的第一步。                                 (二)运用信息与记忆理论        人们研究接受信息的来源与记忆的关系表明:通过阅读获得的知识可记住10%,通过听觉接受信息,可记住20%,通过视觉接受情息,可记住30%

3、.听觉和视觉结合起来接受信息,可以记住45%,如果听、视与复述结合起来,可记住60%,如果听、视、复述、动手操作结合起来,可记住70%以上。基于上述理论,将一些演示实验改成学生实验,真正让学生的各种感官都调动起来,收到的效果远比单纯应用某一种或几种感官的效果好得多。这是本节课取得成功的理论基础。(三)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本节课中,学生在短时间内想出了八种证明大气压强存在方法,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敢于展示自己的实验成果,甚至实验时敢于借老师的手臂一用,这些都与平时教学中老师对待学生的态度有关。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是学生“敢于”的前提。科学研究表明:在压抑的环境中

4、,人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也会被压抑;在和谐、宽松的环境中,适当的问题刺激,人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最容易被激发出来。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是本节课取得成功的保障。(四)适当的辅垫是探究实验成功的关键探究实验的成功与否,与老师实验前是否给学生做了适当的辅垫有很大关系。这节公开课的前一天我在尖子班试教了一次,学生的分组实验远没有这个普通班做得好。课后我分析原因,在没有任何提示的情况下,直接要学生设计实验验证大气压的存在,台阶过高,难度过大。如果能给予适当的指导,让学生了解实验的原理和关键,也就是老师做好适当的辅垫,降低台阶,学生的实验就容易成功。所以本节公开课时我做了改进,增加

5、了马德堡半球实验的课件演示,增加了实验前的提示:实验的关键是要想办法将容器中的空气赶出来。事实证明,有了辅垫,学生上台阶更容易,实验的效果比尖子班好得多。(五)不要低估学生的能力说实在的,分组实验前我根本没有想到学生能想出这么多种证明方法,在很短的时间内能想出八种方法,其中瓶吸水、试管托水、拔火罐实验都是我不曾想到的,学生的能力真是不可低估。特别是实验评估环节中学生乙的精彩分析,是我、也是多数老师从来不曾想到过的,真有一种给人眼前一亮、耳目一新的惊喜。永远不要低估学生的能力,你给学生一个思维创造的空间,学生会还你一个全新的、意外的惊喜,这是我在这堂课中最大的收获

6、。(六)“一课两讲”,教学反思是本节课成功的前提“一课两讲”不只是在不同教师之间开展的教研活动,不只是教研室开展的一对一结对子活动中的交流形式,更应成为教师平时自己进行的教研活动。我们每天上课针对不同的班级,不都是在进行“一课两讲”、甚至“一课三讲”吗?为上好本节课,我提前一天在另一个尖子班试讲过,试讲的效果不是很好。通过反思,我在“一讲”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增加了实验前的辅垫,增加了马德堡半球实验解释的多媒体演示,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再设计实验,保证了实验的成功;同时,针对“一讲”中时间较紧的问题,对教学内容进行了缩减,充分保证了学生的实验时间和思考时间。通过这

7、些改进,“二讲”的效果比“一讲”时好很多。“一讲”后的教学反思是“二讲”成功的前提。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不也可以多进行这样有意识的“一课两讲”活动吗?只要我们这样做了,相信我们的教学不仅会不断从失败走向成功,更会从成功走向更成功。这是我在本节课中的又一大收获。成长中反思,反思中成长,让我们一起在追求理想的教学境界中共同成长。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