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8179588
大小:343.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04-12
《《练习九》具体内容和教学建议.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小学数学精品教案《练习九》具体内容和教学建议编写意图(l)第1题,用三个小问题,突出完整的思维过程,旨在巩固正比例的意义。首先,观察表格,明确哪两种量是相关联的量;然后计算和比较几组相对应的数的比值,理解比值的意义;最后,根据正比例关系的意义作出判断。(2)第2题是一组关于正比例的判断练习,意在巩固对正比例关系的本质理解。尤其不能只停留在“一个量增加(或减少),另一个量随之增加(或减少)”这样的“粗线条”关系,而应该通过计算两个量相对应数据的比值来加以判断。(3)第3题,是正比例的意义和正比例图象的巩固练习。使学生直观地认识正比例关系,并会利用正比例
2、图象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如估计行驶55km时,耗油多少,或估计耗油5L时,行驶了多少千米。(4)第4题是已知两个量成正比例关系,利用两个量中的已知量来求未知量,相当于正比例函数中已知自变量求因变量或已知因变量求自变量。应尽量引导学生严格按照正比例关系的定义来列出比例式。教学建议(1)引导学生紧紧围绕正比例的意义,在独立思考、自主练习的基础上交流讨论。学生有了例题以及“做一做”的基础,应该能够独立完成这些习题,要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完成练习。在判断两个量是否成正比例关系时,要紧紧围绕正比例的意义,利用定义来判断。例如,因为=4而判断8和2成正比例,就是
3、犯了只注重正比例关系的形式而忽视了成正比例的量首先必须是“变量”的错误。因此,组织交流时,要让学生完整地说出自己的思考和判断过程,不管是判断两个量成正比例或不成比例,都要做到“有理有据”。例如,第2题中第(2)小题,在判断正方体表面积与棱长是否成正比例的基础上可以追问:正方体表面积和什么可以成正比例?有效地扩展教材资源。5/5小学数学精品教案(2)鼓励学生灵活解题,提升思维。教学中要结合题目,提出思考性问题,促进思维提升。例如,第3题可以结合判断提问学生:正比例图象中起点O代表什么意思?第4题,可以先让学生思考:能不能写出x和y的关系式?比值是几?编
4、写意图(1)本页练习的目标仍然是巩固正比例的意义,促进对正比例的特征和数量关系的理解。(2)第5题是通过对同一时间、同一地点的3棵树的高度与影长关系的观察与计算,明确树的高度与影子的长度是两种成正比例的量。使学生知道: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的前提下,任何物体的高度与它的影子的长度都是成正比例的。(3)第6题,让学生通过填表、描点、连线发现:n是自然数,2n表示的就是偶数;而且2n和n也是成正比例的量,比值等于2是不变的,图象也符合正比例图象的特点。提前接触这样相对抽象的数学化的正比例关系,对于学生将来学习函数具有重要的作用。(4)第7题重在让学生直接利
5、用正比例图象解决问题。在填表、描点、画图的基础上,让学生看到该图象符合正比例图象的特征。由于总价与支数成正比例关系,因此,小丽与小明的铅笔数之间的倍数关系与总价之间的倍数关系相等。教学建议(1)关注正比例关系概念和正比例图象特征之间的相互验证。5/5小学数学精品教案两个相关联的量,如果根据定义判断为成正比例关系,其图象必定符合正比例图象的特征(一条从O出发的斜向右上方的射线);反之,如果两个量形成的图象符合正比例图象的特征,这两个量必定成正比例关系。本页的3道习题,都是将抽象的数与直观的形对照,使学生深刻地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例如,第5题,让学生判断
6、影长和树高是否成正比例关系并说明判断依据,学生可以利用定义判断,也互验证。第7题,虽然没有直接要求学生作出判断,但要解决第(3)题,首先要根据数据或图象的特点判断出两个量是否成正比例关系。(2)利用正比例关系灵活地解决问题。当两个量y与z成正比例关系时,对于任意两组具体的对应值(x1,y1)和(x2,y2),不仅存在=的关系式,还可以变形=的形式。例如,第7题第(3)题就可以利用正比例关系的这一变式加以解决。编写意图(1)第8~12题,意在巩固反比例的概念,使学生深入理解成反比例关系的两个量的变化规律,能正确判断,形成相应的技能。(2)第8、9两题,
7、主要目标是巩固反比例的意义。要求学生基于反比例的定义,计算“每块地砖的面积”与“所需地砖块数”相对应值的乘积及“每瓶醋的容量”与“所装瓶数”相对应值的乘积,发现乘积不变,从而作出正确的判断。(3)第10题,已知x和y成反比例关系,就有反比例关系式xy=k,利用表内已知的对应值(2,5)求出k=10,就可根据已知的一个量求出另一个量。(4)第11题,让学生判断两个量是否成反比例。通过题中所描述的数量关系式,根据题中所给出的前提作出判断。通过完整的表达与交流,养成说理的习惯和能力。(5)第12题,先通过两个量的具体对应值,理解“每天组装的数量”与“所用天
8、数”的变化规律,再抽象出两个量之间的一般化关系,用字母表示出来并加以应用。教学建议5/5小学数学精品教案(1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