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8113974
大小:512.50 KB
页数:38页
时间:2020-09-05
《《学会理性思维》PPT课件.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呼唤理性思维理性:属于概念、判断、推理等抽象思维活动的。逻辑的感性:属于感觉、知觉、表象等直观形式的。情感,幻想,灵感理性思维:一种有明确的思维方向,有充分的思维依据,能对事物或问题进行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与概括的一种思维。一种建立在证据和逻辑推理基础上的思维方式。人类思维的高级形式,是人们把握客观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能动活动。理性思维能力是人区别于动物的各种能力之母。感性思维:知识体系中的感性思维建立无非是从混沌感性到清晰感性的整理过程。感性思维主要是靠自己的经验和直觉,去思考和判断。把思考中感性思维占的比重多的人,称为感性的
2、人;把思考中理性思维占的比重多的人,称为理性的人。感性的人,常常会说,我感觉……而你问他为什么,他未必说得清楚;理性的人,判断会有一些迟缓,甚至犹豫,但一旦确定以后,便坚定执著。中国传统文化重直觉思维,而西方文化尚理性思维。杨振宁2004年说:“《易经》对中国的科学发展很不利。”16世纪末17世纪初,利玛窦在他写的《中国札记》的书里就说中国人不懂逻辑规则。春秋战国名家的“辩名”促进了人们对一些“常识”问题的重新思考,墨子、韩非子具有“辩”的因素,但被诛为虚言辞章、混说无稽,渐渐萎缩、泯灭了。由先秦“百家争鸣”到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
3、术”,由崇拜个人理性转到迷信经典权威,丧失了思想的自由。理性精神、理性思维在这块大地上,没有适合它生长的土壤与气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主导地位的儒、释、道三家都注重直觉思维的方式。重直觉,重感知,重整体,不习惯分析、分类、量化的思维方式已经深入到了中国人的意识与无意识之中,体现于个人或团体的思想和行为,“中国传统直觉思维对宇宙人生的思考,更多地表现为在直观基础上对宇宙人生的一种猜测、感悟和体验,因而必然表现出模糊性和非逻辑性的特点。”(金元浦)公元前三百多年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就创立了“形式逻辑”。逻辑学是在西方文化中占统治地位
4、的思维方式。亚里士多德又将它称之为分析学,认为逻辑是获得真正可靠的知识的方法、工具,人们必须掌握这种方法、工具,才能进行科学和哲学研究。西方为了将这种理论、思维和方法加以普及推广,充分利用课堂教学这个渠道,从中世纪开始,中学生要上一年的辩论课(实质是逻辑课)。量化(“任何不能用数学来解释的学科就不是科学。”)煮菜、中医分类中国分“禽兽鱼虫”四种;西方分类学,动物被依次划分为“门、纲、目、科、属、种”等。鲸:中国人把它归为鱼类;西方人把它归为分为原属于陆地动物的哺乳类,——诞生进化论。美国著名哲学家、社会心理学家亚伯拉罕·哈洛德·马斯
5、洛,于1954年提出“需要层次”理论。语文高考六个能力层级识记理解分析综合探究鉴赏评价(阅读)表达应用(表达)认知、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估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学家本杰明·S·布卢姆,他把人的学习能力,从低级水平到最高级水平分为六个等级,即教学评估目标的六种掌握水平。议论文:证明文:《谈骨气》《过秦论》《六国论》阐明文:《纪念白求恩》《劝学》《师说》《拿来主义》质疑答案唯一、无批评(批判)怎敌他晚来风急——怎敌他晓来风急“晓”,通行本作“晚”。从全词意境来看,应是“晓”字。说“晓来风急”,正与上文“乍暖还寒”相合。日本版本:“
6、床前看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山月,低头思故乡。”中国美国基础理论学习兴趣基础:基础知识质疑能力基础技能探究能力体系:知识体系能力体系目标:知识导向型能力导向型强调:学会会学本位:知识本位学生本位2010年10月美国的一个报告中明确提出“面向21世纪美国高中的教育目标”:第一点:“培养学生善学、好学的品质,批判性思考的习惯,和面对问题解决过程中莫衷一是的情形时乐此不彼的情怀。”(《中国教育报》2011年11月3日第6版)小组学习(交流、讨论、辩论)——学习形式、考试(面试)形式“批判性思维是一种反思和质疑的方法和精神气质,是和谐社会
7、民主精神、科学态度和创新意识的基础或必要条件。批判性思维素质的培养是造就优秀公民的最好条件。”“现今的阅读教学有些畸形发展,过多地注重引导学生欣赏‘语言的魅力和文学的魅力’,而忽视了其质疑思辨能力的培养。……其实,让大脑生成思想要远比生成诗意和浪漫重要。培养学生在阅读中质疑、在质疑思辨的基础上清楚地表达(包括口头和书面)自己看法的品质和能力,是语文阅读教学弥足珍贵的真谛。”“批判性思维”在美国已经成为教育改革的核心概念,澳大利亚英语课程框架对学生提出的9个课程目标中4个提到“批判意识”:⑶习俗,即学生通过标准澳大利亚英语体现的习俗培
8、养理解力和批判意识;⑸听,即学生在不同环境中有目的、具有批判意识地听和理解;⑺看,学生具有批判意识地看和理解各种视觉文本;⑻读,学生具有批判意识地接触和理解各种文本;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