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8025987
大小:59.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04-08
《对培养小学生学习语文创新能力探索.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对培养小学生学习语文创新能力探索学习的最终目的是学会创造。人类天赋能超越万物,是因为人类有了创造力,于是万物皆为人所用。为了培养创新型人才,教师必须树立人人具有创新能力的观念。作为一名从事基础教育工作的教师,应不断地去挖掘自身的创造力,从而去发现自我、创造自我、优化新课程设计,形成“与众不同”的教学风格,对学生进行创新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还应改变陈旧的学习方法,诱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一、营造创造性宽松的氛围,鼓励学生学习我们要给学生营造一种环境和“土壤”,让创新的种子得以萌发,而这种环境和土壤就是营造创造性的宽松的心理气氛和学生的自
2、主学习方式。我们应多鼓励,少批评,让学生有一个“安全”的环境:要鼓励学生敢于提出问题、敢于否定教师所讲的内容。学生回答错了,我们也决不能随意批评。这样,学生就会没有精神束缚,上课积极发言,思想活跃,富有创见性。例如:在学习《麻雀》一课时,一名学生通过自学在汇报时说:“我读懂了,'一种强大的力量'指的是母爱的力量。”话音刚落,另一名同学站起来反驳道:“我不同意你的观点,你怎么就知道那只老麻雀是母的呢?它也可能是公的。所以,我说它指的是父爱的力量。”就这样,学生通过大胆的讨论,懂得了父爱和母爱同样伟大。二、设计探索机会,激发创造思维和创新能力心理学告诉我们
3、:创造思维就是根据一定的目的、任务,在头脑中创造出事物的心理过程,它是创造力的核心。因此,语文教学中要特别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我在一次看图作文辅导中,要求以图中的蚕为对象,充分发挥想象,自己命题作文。在学生动手前,我拿出事先准备的辅导资料,比较全面地介绍了蚕的生活习性、它为人类做出的贡献以及古往来赞美蚕的一些诗句,最后讲蚕的一生的结局。辅导资料介绍完后,学生迅速开始构思。作文收上来后,令人颇感欣慰的是,我发现大部学生都做到了有话可写,而且不少学生在作文里纷赞美了蚕的献身精神。不过,也有别出心裁之作。其中最为精彩的一篇作文的小作者
4、认为,蚕不思进取,饱食终日,最后作茧自缚,自己毁灭了自己;并由蚕联想到生活中的人,蚕没有“自己毁灭自己”的意识,而有意识的人明知会毁灭自己,却仍作茧自缚,其结果比蚕更可悲。学生由此及人,文章能自圆其说,闪现了智慧的火花。可见,给学生设计探索的机会、提供表现的舞台,是使学生产生创造思维的方法和技巧,语文教师的教学能力也将在此得到很好的体现。三、利用科学家的事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人人是创造之人,天天是创造之时。”因此,珍惜机会,做创造的有心人,才会为人民做出贡献。小学语文教材中蕴含着大量中外科学家发明创造故事的素材。在教学中,要充分
5、利用这些素材,激发学生的创造兴趣,诱发创造动机,培养创造志向。还要创设质疑情境,培植创造土壤。学贵有疑,学生有了疑问,才会进一步思考问题,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教师在教学中应有针对性地提出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去激发学生的兴趣,启动他们的思维。四、尊重学生的个性,培养信心好奇是孩子的天性,孩提时候,他们对一切事物都感到好奇,总爱刨根问底地问个不停,进入课堂,教师就要把孩子的这份好奇心留住,让他多问几个为什么。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的问题中发现价值,并引导学生加以观察和思考,观察是人们全面、深入、正确地认识事物的一种过程,是学生认识世界,增长知识的主要途径。敏锐
6、的、精细的观察是发明创造的基点。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观察力的途径很多:可以观察课文的一幅插图,可以观察一种水果、一个动物,也可以去观察自然、观察生活。五、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创造思维是指主动地、独创地发现新事物、提出新见解、解决新问题的一种思维形式。以发明电话而闻名的贝尔实验室门厅里,安放着一尊贝尔的半身塑像,下面銹刻着一句话:“假如你偶尔偏离正轨,钻进丛林,你一定能够发现从未见过的东西。”这里提倡的就是创造思维。如《釣突泉》一课最后一句话:“有的……这比那大泉还更有趣。”省略号的意思是:还有很多小泉,作者没有写出来,你能想象出它们的样子吗
7、?再如:《穷人》一课结尾只写到两个孩子刚被抱过来就结束了。那么,以后桑娜一家生活怎样,西蒙的两个孩子的命运如何呢?凡是遇到此类课文,都应让学生在无拘无束的想象中产生大量新奇大胆的创造思维成果,长此下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就逐渐形成了。六、运用联想诱发思维,体会思想感情联想是由“此物”想到有某一点与之相关的“彼物”的心理过程,它把分散的彼此不联贯的思想片断联接在一个思维的链条上。在我们的教材中,有一些课文是训练联想的好材料。在教《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时候,可以让同学们知道,作者借想象提出了穷苦孩子们的希望:在大年夜,这些穷苦的孩子们应当得到应有的光明和幸福
8、,但在当时的丹麦,这样的理想还只是穷孩子们的希望。同时,可以诱发同学们从丹麦想到我们的旧中国,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