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创建智慧型图书馆综述 .doc

高校创建智慧型图书馆综述 .doc

ID:58013306

大小:33.5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20-04-20

高校创建智慧型图书馆综述 .doc_第1页
高校创建智慧型图书馆综述 .doc_第2页
高校创建智慧型图书馆综述 .doc_第3页
高校创建智慧型图书馆综述 .doc_第4页
高校创建智慧型图书馆综述 .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校创建智慧型图书馆综述 .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高校创建智慧型图书馆综述高校创建智慧型图书馆综述高校创建智慧型图书馆综述高校创建智慧型图书馆综述高校创建智慧型图书馆综述高校创建智慧型图书馆综述高校创建智慧型图书馆综述高校创建智慧型图书馆综述高校创建智慧型图书馆综述  一、智慧型图书馆的概念  智慧型图书馆这一概念在中国台湾较早使用,但似乎并无明确定义。从网上资料来看,其实质更接近于图书馆ATM(一个带操作面板的书柜,读者可凭有效读者证在该设备上借还书),如果将其称为智慧型图书馆,恐怕会令人感觉名不副实。在大陆,2005年9月,东莞图书馆推出无人值

2、守、读者自助服务的自助图书馆,实现了图书馆“365天天天开馆,24小时时时开放”的服务形态。2007年12月,东莞图书馆又推出图书馆ATM。[1]这两种提法更切合实际一些。2009年IBM智慧地球概念提出后,有人受此启发,提出智慧图书馆的定义:“智慧图书馆(SmarterLibrary)就是以一种更智慧的方法,通过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来改变用户和图书馆系统信息资源相互交互的方式,以便提高交互的明确性、灵活性和响应速度,从而实现智慧化服务和管理的图书馆模式。智慧图书馆=图书馆+物联网+云计算+智慧化设备

3、,它通过物联网来实现智慧化的服务和管理。”它的最高阶段就是各部分都由图书馆智慧化地完成,无需人工干预,达到“智慧”状态。[2]因此,智慧型图书馆,可以说是采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充分发挥人才智慧优势,最大化地利用信息资源,全方位地满足用户的多样化需求。智慧型图书馆应该有别于普通图书馆,应具备下列主要特征:  二、智慧型图书馆的特征  (一)人才密集性  与普通图书馆员工学历层次、文化素质、业务水平、职业素养总体不高相比,智慧型图书馆聚集的是敢于独立思考和富于创造精神的高素质人才,在信息组织、信息服务等方

4、面受过专业训练,善于从纷繁复杂的信息资源中高效率地收集、处理、组织、加工、传递、应用信息,能熟练地驾驭信息和知识;掌握新一代信息技术,能将信息技术所提供的数据和信息处理能力与人本身的发明创造智慧相结合;具有独立科研能力,能开展深层次的知识服务,能生产和创造新的信息和知识。正如中山大学图书馆程焕文馆长所强调的:“图书馆员的天职就是服务;而服务的优劣则取决于图书馆员的智慧。”[3]唯有聚集大批的高素质人才,图书馆才能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服务,提高图书馆的核心竞争力。  (二)技术先进性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

5、展和图书馆人才的增加,智慧型图书馆采用了更多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如云计算、无线射频自动识别技术(RadioFrequencyIdentification,RFID)、物联网技术等等。物联网相对传统互联网络,具有全面感知、可靠传递、智能处理等功能。因此“在图书馆中引入物联网技术,使得图书馆的应用架构发生根本性的转变,从而导致图书馆所能提供的服务模式有了更为全面的发展。”[4]利用物联网技术提供的海量数据,采用数据挖掘技术等加以分析,能够提高用户和图书馆系统信息资源互动沟通的明确性、效率、灵活性和响应速度

6、,如用户间的互动沟通(可以自动催还图书,可以有交流平台交流读书心得、书评等)、用户与图书馆的互动沟通(服务信息主动推送,有针对性地向读者推荐图书,超期提醒,智能借书,读者推荐采购图书等)、图书馆间的互动沟通(资源共享,馆际合作等)、用户与信息资源的互动沟通(评论,根据浏览习惯、借阅习惯、类似读者的借阅经历和评价主动推荐呈现等)、信息资源间的互动沟通(根据书籍类别,用户喜好列表显示等),更好地提升服务质量和用户满意度。利用RFID技术的自助图书馆或图书馆ATM将优秀人才从事务性操作和管理中解放出来,从

7、事高附加值的知识服务。还有诸如跨媒体搜索与推理技术、主动信息服务技术、自动翻译技术等,这些技术的综合应用极大地提高了智慧型图书馆的智能化管理水平,在构建知识网络、提供知识服务等方面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三)管理高效性  智慧型图书馆采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其管理更高效。仅以RFID技术为例,新加坡国家图书馆2002年发布其为世界上首座全面部署RFID图书管理系统的图书馆,简化借还书手续,同时缩短借还书所需时间;将自动借还书机设置在读者上下班或假日经常出入的地点,读者不需要刻意到图书馆就可以借还书,图

8、书馆的馆藏资源也因RFID的应用不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达到了资源利用的有效化;利用RFID技术,实现图书财产管理的资讯化及高效化,使图书盘点工作简约而且错误率低,减少图书上架所需人力。“其具体成效,在经费上每年可节省2,800万美元;在管理上,每年可节省2,000名人力成本;借阅次数,一年由1,000万人次提升到了3,100万人次。”[5]在大陆,深圳图书馆新馆开馆后,RFID自助借还机承担超过50%的文献借还,“到馆人数比原来增加了6-8倍,外借数量增加了5-7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