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8012387
大小:35.00 KB
页数:13页
时间:2020-04-20
《近年我国青少年学业情绪研讨 .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近年我国青少年学业情绪研讨近年我国青少年学业情绪研讨近年我国青少年学业情绪研讨近年我国青少年学业情绪研讨近年我国青少年学业情绪研讨近年我国青少年学业情绪研讨近年我国青少年学业情绪研讨近年我国青少年学业情绪研讨近年我国青少年学业情绪研讨近年我国青少年学业情绪研讨近年我国青少年学业情绪研讨 近年来随着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活动的兴起,学生在学习中所体验到的学业情绪引起了越来越多研究者的关注。它作为一种和学生的学习过程密切联系的非智力因素,对学生认知活动的开展、学习动机的激发以及学习策略的使用均具有重要的影响。无论是正性的还是负性的,对学生的学习、考试、学业成就以及其他方面的活动都有着不
2、可忽视的作用。为了系统了解学业情绪的研究现状,我们从研究概况、研究方法、研究内容、研究展望等方面对近五年来关于学业情绪的研究进行回顾和总结,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一、研究概况 学业情绪(academicemotions)这一概念最早是由Pekrun等人(2002)提出的。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产生并体验到的情绪几乎囊括了人类所有的情绪种类,但与学习活动紧密相连的主要有九种,即愉快、放松、希望、自豪、焦虑、失望、羞愧、气愤、厌烦,并称之为学业情绪。SophieGovaerts和JacquesGregoire通过对学业情绪量表的发展和建构维度上的研究,入党申请书提出了学业情绪包括学生在学
3、校学习中所体验的六种情绪,其中与以往研究不同的是增加了挫折感。在国内对于和学习有关的情绪如考试焦虑、厌学等的研究很早就开始了,以学业情绪为主题的研究则是从2005年开始的。通过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上的检索发现,截止到2010年5月总共有45篇相关论文,其中2005年、2006年、2007年发表的论文各占7%,2008年的论文占9%,2009年的论文占38%,2010年的论文占32%,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关于学业情绪的研究呈明显上升趋势。 目前在国内,学业情绪已经成为教育学和心理学研究的热点。研究对象多以初中生和大学生为主,对高中生和小学生的研究只占很少一部分。方法上以实证研究居多,理论
4、探索较少,而且所有的实证研究都是以问卷的形式来测得的,很少涉及实验。具体来说,理论探索主要针对学业情绪的结构维度、发展特点、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并简要介绍了学业情绪的情绪控制—价值理论;实证研究则探讨了学业情绪与学业成就、学生适应等方面的关系。 二、研究方法 纵观近五年来国内对学业情绪的研究,其研究方法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理论研究,一类是实证研究。理论研究多是在对他人文献进行分析总结的基础上,以综述的形式呈现出来;实证研究多以问卷为主,也有一部分是干预性实验研究。 1.研究工具和研究方法单一 目前国内对于学业情绪的研究所采用的方法比较单一。理论探索主要采用文献分析和经验总结
5、的方法,写作网实证研究大多采用问卷法。如董妍、俞国良(2007)结合访谈和半开放式问卷,以1731名初一到高三学生为被试,考察了青少年学业情绪的维度并编制了青少年学业情绪问卷。陆桂芝、庞丽华使用《青少年学业情绪问卷》考察了哈尔滨市468名初中1~3年级学生的学业情绪和学业成就之间的关系。苏世将、马惠霞(2009)使用自编的一般大学生学业情绪量表了解大学生的一般学业情绪特点及其与学业适应的关系。董妍、俞国良(2010)采用《青少年学业情绪问卷》《成就目标问卷》等以1209名青少年为被试,考察了学业情绪对学业成就的影响。陆桂芝、任秀华(2010)使用《青少年学业情绪问卷》《教师领导行为问
6、卷》以驻马店市630名初中生为被试,考察了教师领导方式对初中生学业情绪的影响。 以上所使用的《青少年学业情绪问卷》都是由董妍和俞国良2007年编制的。也有学者使用实验法来研究学业情绪,如马惠霞、郭宏燕、沈德立采用2(实验班、对照班)×2(班级辅导+教师与家长辅导、注意即心理安慰剂)×3(学业情绪、自我概念、学业成绩)的实验设计,对65名初中二年级学生进行系统心理干预实验研究,发现系统心理干预对增进初二学生良好学业情绪是有效的。整体而言,国内在学业情绪的研究上,研究工具比较单一,以问卷为主,很少使用实验,更缺乏与观察法、访谈法等其他方法的结合。 2.研究范围狭窄 许多研究者在研究
7、的过程中,入党申请书只是单纯考察了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学业情绪。但学业情绪并不仅限于此,在与学业有关的其他活动如课后复习、课前预习等同样也存在这种情绪。因而这些研究存在两方面的不足:一是研究不具有生态效应,不确定是否可以在正常的教学中推广;二是量的研究少,只是通过积极和消极这两个质的变化来考察学业情绪对学生的影响。同一刺激引起情绪的量的大小是有差异的,不同情绪的量怎么衡量、如何作用于学习等都需要进一步研究。 3.研究被试取样的局限性 从研究对象上来说,许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