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7977580
大小:76.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4-05
《创新与科技发展学案文档.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课题:创新与科技发展授课类型:新授课备课人:孙成娟授课时间:2013.04.23【学习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把握好自C的好奇心,培养对科学技术的兴趣和爱好,培养创新精神。能力:止确把握好奇心,发展自C的独立思考和自我控制的能力,増强创新能力。知识:了解创新与科技发展的关系,明确创新对国家发展、民族振兴的重要作用,懂得科技创新与好奇心Z间的联系。【学习过程】第一版块:共同探究探究活动一:科技发展靠创新(一)阅读课本P68材料,想一想:上述材料说明了什么道理?说一说:你知道我国近几年有哪些科技创新成就?(二)
2、嫦娥奔月闪耀世界看视频,了解一下我国探月工程的情况。请同学们思考:1)嫦娥一号首次月球探测工程収得圆满成功需要解决哪些技术难题?怎样解决?要实现“落”的目标、嫦娥三号需要解决哪些技术难题?怎样解决?你从中得出什么样的结论?2)嫦娥一号、嫦娥二号实现了我国航天科技发展的重大创新与突破.是我国航天科技发展的里程碑。这说明科学本质是什么?科技发展靠什么?中国探月工程三部曲中国探月工程三部曲“绕”:研制和发射我国首颗月球探测卫星,绕月探测。“落”:进行首次月球软着陆和白动巡视勘测。"冋”:进行首次月球样品白动取样返冋
3、探测。时间2004年〜2007年(一期)2013年前后(二期)2020年前(三期)需要突破关键技术轨道设计与飞行程序控制;卫星姿态控制的三矢量控制;卫星环境适应性设计;远距离测控与通信月球软着陆、月面巡视勘察、深空测控通讯与遥控操作、深空探测运拔火箭发射等采样返冋探测器、小型采样返冋舱、月表钻岩机、月表采样器、机器人操作臂等标志性事件2007年10月24日,嫦娥一号卫星山长征二号甲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升空。11月26日传冋的第一幅月面图像,这标志着中国首次月球探测1】程収得圆满成功。2010年1
4、0月,嫦娥二号从西昌航天发射中心岀发,成功进入绕月轨道。按照规划,2013年是嫦娥三号发射的时间。她将实现软着陆、尢人探测、月夜生存三大中国探月突破。意义带动信息、材料、能源、微机电、遥感科学等其它新技术的提高,广大科技人员经过积极探索,实现了重大创新与突破.是我国航天科技发展里程碑.对于促进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三)知识延伸:阅读材料:1.1969年7月20日,美国阿波罗登月计划成功实施,登月舱在月球表而着陆。宇航员阿姆斯特朗率先踏上月球荒凉沉寂的土地,在月球上留下了人类第
5、一个脚印。2.1971年,美国成功地发射了沿火星轨道飞行的人造卫星“水手9号”,它是第一个从地球发射到其他行星轨道上的人造卫星。1976年美国又有两艘太空船登陆火星。3.2004年1月3日,美国宇航局宣布"勇气号”探测器成功登陆火星。到2004年4月5日,“勇气号”成功度过了在火星上的第91天,原定使命圆满完成。思考:这些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为什么?(四)科技发展新趋势:材料一.2011年1月,美国总统奥巴马发表国情咨文,提出“赢得未來”构想。随后,白宫在2月4日发布题为《美国创新战略:确保我们的经济增长与繁
6、荣》的报告。凸显了美国力图通过创新提升国家竞争力、巩固全球竞争优势的决心。材料二.目前,俄罗斯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发展纳米技术及核能技术,努力保持在航天领域的强国地位。政府出台的《2020年俄罗斯联邦社会经济发展长期规划》的文件,将创新的经济发展作为国家经济发展的重点,促使俄罗斯的经济转化为创新型的经济发展模式。材料三.2010年3月14日,在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指出:把握科技发展趋势,超前部署基础研究和询沿技术研究,推动重大科学发现和新学科
7、产生,在物质科学、生命科学、空间科学、地球科学、纳米科技等领域抢占未来科技竞争制高点。加快实施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増强共性、核心技术突破能力。请你思考:1.从美国、俄罗斯、中国重视创新,竞相加大科技创新投入,你对当代科技发展的新趋势有什么新的认识?2.为什么美、俄.中各个大国都不约而同通过创新抢占未来科技竞争的制高点?探究活动二:好——U新的起点一个普通中学生的创新之路2010年8月13日,在第25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颁奖礼上,广东实验中学高二学生翁泽鸿凭借对医用助行架的改进,独揽学生创新成果竞赛项目一等奖
8、、英特尔英才奖、广东省人民政府省长奖三项大奖,成为本届比赛的明星之一。四只脚的助行架在各大医院都常见,是帮助病人行走的医用器具。翁泽鸿的成名作止是从这个别人看來司空见惯、却引起了他的思考的助行架开始的。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他动起了助行架的脑筋。他回忆说,当时去医院照顾患病的爷爷,发现他使用助行架时很吃力,仔细分析后发现:传统助行架为四脚站立,移动时,使用者需要抬起整个架身的重量,加大了下半身的负重。山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