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7975383
大小:60.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4-05
《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探索能力.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探索能力摘要: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在数学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树立学生创新的意识和探索问题的精神,提高学生的素质、发展学生的能力是我们教学的最终目的。关键词:探索比较操作实践能力陶行知说过“问题是思维的起点,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学源于思,思源于疑,这就是培养学生探索能力的关键。教学中我们如果能把握时机,不断地向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据已有的知识出发探究问题的结果,学生的探索能力,创新能力就会得到较好的发展。一、在比较中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比较是一种重要的思维方法。有些容易混淆的基础知识,通过比较可以发现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便于掌握各个相似概念的本质
2、特征。教学中根据内容的联系进行比较,让学生人内容的比较中发现其本质特征。这样从根本上培养学生探求问题,发现问题能力,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如教学小数的基本性质时,用10厘米的长的半尺让学生思考,10厘米有几个百分之一米?可以写成几米?1分米有几个十分之一米?可以写成风米?100毫米有几个千分之一米?写成几米?然后让学生比较10厘米、1分米和100毫米的大小,通过比较得出10厘米h分米=100毫米,从这一结果中你发现了什么?学生为了寻找发现的结果,不断地进行比较而得出0.1米=0.10米=0.100米,此时我又向学生及时地发问从这一结论中你又发现了什么?学生又将自己的思维推向深
3、一层次的思考,进而又发现小数的末尾添上“0”小数的大小为变。在此基础上我又出示两张同样大的图片,—张分10份,一张分100份。让学生用颜色在第一张画岀十分之三,第二张画出百分三十。并在画出颜色的下面写出相应的小数。学生画好写好小数后,及对带着学生进行比较,把两张图片涂颜色部份重叠起来看得到怎样的现象?(示范给学生看)涂色部份刚好相等。这时教师着力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发现问题,从这个比较中说明了什么?0.3和0.30有什么区别?0.3的末尾少一个零,你又从中得出什么结论?学生带着这一问题,积极地进行探索,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寻找出问题的结果,从而提出末尾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这一规律,把两次
4、探索所得的结论让学生合在一起,就得到了小数的基本性质。让学生感受到自己丰收的喜悦,这样充分发挥学生主体能力,变传统的演绎为主的数学学习为含有创意的归纳为主的数学学习,大大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既培养了学生探索问题的精神。,又培养了学生探索问题的能力。二、在操作中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让学生探索,教学生会学的数学教学是新《大纲》的要求,是落实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我们在教学中让学生去观察,去操作,去发现,去思维是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的有效做法。如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时,教师让学生准备好三个大小一样的圆,一个平均分成二份,—个平均分成4份,一个平分成8份。然后让学生动手在第一
5、个圆里用颜色涂上1份,在第二个圆里涂上两份,第三个圆里涂上4份,再把涂颜色的部份叠在一起,看一看有什么结果?学生经仔细观察发现涂颜色部份大小相等,得岀==O从这一现象中你体会到什么?你能从中总结出规律吗?学生从这连串的问题中进行分析、探导。于是找到分子分母乘以2就得,分子分母同乘以2就得这一规律,再反过来让学生思考,=又是怎样变化的?学生有上面乘2的基础自然就会想到分子分母同除以4就得到,根据学生得到的规律,再用0让学生去验证看有什么发现?通过验证学生得出0不可以乘除,因此,得到0除外。这样既让学生掌握到分数的基本性质,又潜移默化地教会学生探索新知的技能。三、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探究
6、能力。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实践与生活。很多数学知识存在于我们生活周围的空间,只要我们善于发现,善于实践就能把一些数学的现象,转化为数学知识,并转化自身的能力,例如,教学圆锥的体积时,让学生亲自实践,用一个与体等底等高的圆锥体装满沙,将沙倒入圆柱体中。当做完实验时,及时引导学生思考,从实验中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你能提岀什么问题?学生在这种开放式提问的推动下,展开多角度,多方向的思维活动,根据自己刚才的体验,开放性地进行探究,寻找两个形体的内在联系,从而得出等底等高的圆锥体体积等于圆柱体的这个数学规律。当学生总结出这个规律时,我及时加予表扬,让他们从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并鼓励他们大
7、胆创新,这样通过实践活动推导出圆锥体的体积计算公式,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也培养学生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从实践中感知数学,领会数学,达到化抽象为具体,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真正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由此可见,学生只有在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才能增长才智,发展能力。因此,在教学中要不失时机地创设问题的情境,让学生自己闯入“问题的区域”里寻找问题的结果,让求知的的火迸发出智慧的光。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