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doc

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doc

ID:57958731

大小:34.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04-15

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doc_第1页
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doc_第2页
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doc_第3页
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doc_第4页
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脉旺北街中学李必胜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所有的物理知识,包括概念、规律、定理、定律等,都是建立在实验的基础上。因此,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科学方法,在学生智能结构的发展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特别是如果能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则对学生认知能力的提高,创造能力的萌发都将起着强有力的作用。发散思维又称“辐射思维”、“放射思维”、“多向思维”、“扩散思维”或“求异思维”,是指从一个目标出发,沿着各种不同的途径去思考,探求多种答案的思维,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最主要的特点,是测定创造力的主要标志之

2、一。进行物理实验时,可根据实验目的、实验所提供的信息、提供的器材和学生掌握知识的深浅,从不同方向和不同方面来指导实验,寻找完成实验的多种方法。以下是本人在多年的物理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一些方法:一、从实验原理出发,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例如,伏安法测电阻的基本原理是R=U/I,基本方法是用电压表测电阻两端的电压,用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完成该实验后,让学生思考:如果只有一块电压表或电流表,以及一个定值电阻、电源、开关、导线,如何测一未知电阻的阻值?学生通过思考讨论认识到:用电压表和定值电阻测未知电阻的阻值时,待测电阻两端的电压可直接测出,关

3、键是测电流,可把已知电阻和待测电阻串联,这时已知电阻和待测电阻中的电流相等,用电压表测出已知电阻两端的电压,根据公式I=U/R算出通过它的电流即为待测电阻中的电流,再根据公式计算即可。用电流表和定值电阻测待测电阻时,待测电阻中的电流可直接测出,关键是要知道待测电阻两端的电压,根据并联电路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只需将待测电阻和已知电阻并联,用电流表测出已知电阻中的电流,根据U=IR即可算出已知电阻两端的电压,也就知道了未知电阻两端的电压。形成以上认识后,同学们很快设计出试验步骤,测出了待测电阻的阻值。二、联系所学知识,多途径的完成实验,培养学生的发

4、散思维。例如密度的测量是初中物理中的一个重要实验,课本上介绍了用天平和量筒测固体和液体密度的方法。学习了压强和浮力等知识后,结合所学知识,可以让学生设计出多种测密度的方法,举例如下:1、结合液体压强的知识测液体的密度。问题:给你一大烧杯、水、两端开口的玻璃管、橡皮膜如何测一待测液体的密度?引导学生分析:当水与待测液体压强相等时,根据液体的压强公式,有ρ水gh水=ρ液gh液,可推出ρ液=ρ水h水/h液,只需测出水和液体压强相等时水和液体的深度即可,有了上述认识后,同学们很快设计出实验方案,完成了实验。2、联系浮力知识测密度。⑴、问题:用弹簧测力计、

5、烧杯、细线和水,如何测一小石块的密度?引导学生分析:石块重G=ρgV石块浸没在水中时测力计示数为F,则石块受到的浮力为F浮=G-F,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水gV排,石块浸没时V=V排,由此可推出ρ=Gρ水/(G-F),至此,学生很快说出了测量方法:①用测力计测出小石块重为G,②把石块浸没到水中,记下测力计示数为F,则石块的密度为ρ=Gρ水/(G-F)。⑵、问题:利用(1)中所给器材如何测另一待测液体的密度(ρ液<ρ)?分析:石块浸没在液体中时测力计示数为F′,则石块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为F′浮=G-F′,又F′浮=ρ液gV排,石块在水中受到的浮力

6、F浮=ρ水gV排,由此可得ρ=F′浮ρ水/F浮=(G-F¹)ρ水/(G-F).所以,在(1)的基础上只须测出石块浸没在液体中时测力计的示数即可。⑶、问题:给你一量筒、水、大头针,如何测一蜡块的密度?分析:蜡块漂浮在水面上时,G=F浮,则m=m排=ρ水V排,测出它漂浮时排开水的体积就知道了它的质量,再想办法测出它的体积,就能算出它的密度。测量方法:①量筒中加入适量的水,记下体积为V0,②把蜡块放入量筒内的水中,记下体积为V1,③再用大头针把蜡块压入水中,记下体积为V2,则ρ=(V1-V0)ρ水/(V2-V0).⑷、利用(3)的器材如何测一待测液体的

7、密度呢(ρ液>ρ蜡)?引导学生分析:蜡块在水中和液体中都是漂浮,受到的浮力相等,即ρ水gV排水=ρ液gV排液,ρ液=ρ水V排水/V排液,测出蜡块漂浮时V排水、V排液即可。测V排水、V排液的方法同(3)中①②。⑸、在(3)的基础上,还可让学生测橡皮泥的密度,提示他们:橡皮泥的密度比水大,如何让他们漂浮是本实验的关键。同学们马上想到了空心法,经过讨论,他们很快写出了实验方法:①在量筒中加入适量的水,记下体积为V0,②把橡皮泥捏成碗状,把它放入量筒内的水中,记下水面体积为V1,③使橡皮泥沉入量筒内的水中,记下水面体积为V2,则橡皮泥的密度为ρ=(V1-

8、V0)ρ水/(V2-V0).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三、发掘同一实验器材的多种用途,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例如课本上有一个自制水气压计的实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