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是解决问题的“助推器”.doc

教学是解决问题的“助推器”.doc

ID:57958100

大小:31.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4-15

教学是解决问题的“助推器”.doc_第1页
教学是解决问题的“助推器”.doc_第2页
教学是解决问题的“助推器”.doc_第3页
资源描述:

《教学是解决问题的“助推器”.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教学是解决问题的“助推器”  我们的教学给学生的学习制造出问题之后,教师就要引导学生把发现的问题当成研究的课题,在探究学习中解决问题。其中,教师的教学应该具有一定的策略,帮助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1.教学的“还原”法  为了帮助学生找到知识问题的出处和理解知识问题的含义,教师可以把问题还原到与之相关或相近的生活情境之中,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接触知识问题的“原生态”,由此抽取出来的问题就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之后的教学就成了解决实际问题的活动。  例如,一位教师教学“找规律”时,列举了许多生活情境以丰富学生对周期现象的感知: 

2、 师:其实呀,在生活中,也经常能看到这样的规律,想欣赏吗? (课件出示,配音介绍)家具上交错而富有规律的图案,给我们美的享受;厨房黑白相间的地砖构成了规律的美;路边的广告牌、装饰彩灯也是有规律的;街头的红绿灯每天也是有规律的交替变换;七彩的宽虹灯更是有规律的依次闪动;一年四季的春、夏、秋、冬有规律的年年进行季节变换……  师:生活中像这样的规律比比皆是!你们能用数学的眼光来研究吗?我们就一起走进这个世界来找规律。(板书完整课题:找规律)  上述案例中,教师让学生欣赏了许多生活中的周期现象,强化了学生对这种排列规律特征的认识与印象,可

3、以为之后识别数学中的类似规律形成正迁移。另外,学生从中还能获得规律美的享受。  又如,一位教师执教的“乘加(减)混合运算”课中,采用了学生当时高度关注的奥运会开幕式上各国代表队的进场顺序,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呼的运算顺序。之后,学生根据情境图列出两种综合算式“5×3+20”和“20+5×3",教师仍然引导学生把抽象的数学算式,还原到具体的情境图中的实际问题来确定和解释它们的运算顺序,也就是教师借助情境图中的“事理”,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算式中的“算理”,最终确立脱离情境后,基于普遍意义上的数学运算应该遵循的顺序规则。  另外,为了唤起学

4、生对问题解决需要的基础性知识的回忆,教师可以把问题还原到该问题的初始状态或前期状态,让学生在看清知识的演变脉络中理清问题的解决思路。  例如,一位教师教学“用假设的策略解决问题”时,就采用了“旧知引人,激活经验”的教学策略:  (出示准备题)小亮把630毫升果汁倒入7个同样容量的杯子里,正好都倒满。每个杯子的容量是多少毫升? 生:因为杯子同样大小,求每个杯子的容量,只要把630毫升果汁平均分成7份就可以了。  (出示例题)小明把720毫升果汁倒入6个小杯和1个大杯,正好都倒满。小杯的容量是大杯的1/3。小杯和大杯的容量各是多少毫升?

5、  师:这道题与准备题相比,复杂在哪里?  生:这题有两种容量杯子,而准备题中只有一种杯子。  师:是啊,6个是小杯,1个是大杯,7个杯子的容量不一样,这720毫升果汁该怎么分呢?自己先试一试,再把你的想法和同学交流。  上述案例中,学生在相对比较简单的问题与比较复杂的问题的比较中,除了能够自觉感受到数量关系的“进步”之外,还可以从问题所呈现的对象中,发现它们的区别在“一种杯子”与“两种杯子”,从而为“两种杯子”换成“一种杯子”的解题思路形成一种联想与假设。 2.教学的“假设”法  学生解决问题的渠道与方法可能不尽相同,教师在教学时

6、应该事先预设几种备用方案,找到这些方案的沟通点或中心点,提升学生对问题解决多种方法“要害”的本质认识。也就是说,这些问题的解决方法都是行之有效的,体现着不同学生的思维特点与思维习惯,在这里辨别方法的优劣不是教学的主要任务,但我们必须帮助学生概括出隐藏在方法深处的思想方法。  例如,一位教师教学六年级“用假设的策略解决问题”的课中,学生在解决例题提出的问题时出现了几种不同的方法:①画实物图帮助解答;②画线段图帮助解答;③用方程解答。 教师展示学生的解法,让学生交流思路,然后分析解法,引导学生体会策略:刚才同学们交流了自己的想法,不管用

7、什么方法思考,解题时都有一个共同点,你发现了吗? 生:都是把1个大杯换成了3个小杯。  师:为什么要把1个大杯换成3个小杯呢?  生:把大杯换成小杯后,每杯果汁的容量相等,问题就好解决了。  师:我们把1个大杯换成3个小杯,也就是假设这些杯子都是小杯。(板书:假设)  上述案例中,教师首先让学生交流相同的问题不同的解决方法,丰富学生的思想认识,然后又让学生挖掘不同的方法相同的精神,提升学生的思想认识,促使学生在聚其“精”、会其“神”中实现由“学会”向“会学”的转变。  3.教学的“替换”法  对于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出现的一些个性化的多

8、样化方法,教师要积极鼓励,更要帮助学生在各自方法的比较中,逐步深化自己对问题的理解和优化自己对问题的解法,用后来的高见不断“替换”前期的浅见,用别人的长处不断“替换”自己的短处。  例如,一位教师执教“找规律”的例题教学,采用了使条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