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压强说课稿.doc

大气压强说课稿.doc

ID:57958027

大小:37.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04-15

大气压强说课稿.doc_第1页
大气压强说课稿.doc_第2页
大气压强说课稿.doc_第3页
大气压强说课稿.doc_第4页
大气压强说课稿.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大气压强说课稿.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大气压强》说课稿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四章第三节《大气压强》,下面我从四个方面来阐述。第一部分【说教材】1.教材分析《大气压强》一课是在学习了压强和液体压强知识后对压强知识的延伸,也为后面学习流体压强与流速关系及气体浮力奠定坚实基础。依据本节教材内容安排需要解决三方面问题:1.大气压强的存在2.大气压强的测量3.大气压强的应用.教材安排为两课时。2.教学目标依据物理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本节教材内容的特点,本节课要达到如下教学目标:⑴知识与技能目标①了解大气压强的存在。②了解大气压强的估测

2、方法以及测量方法。③了解生活中利用大气压强的现象⑵过程与方法目标①观察与实践,感知大气压强的客观存在,感知人类是如何利用大气压强的。②体验自主动手探究的过程,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③通过对托里拆利实验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和理解用液体压强来研究大气压强的等效替代的科学方法。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①经历观察、实验及探究等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②通过探究性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愉悦,培养学生参与物理学习活动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激发学生学习热情。3.教学重点难点本节教学内容的重点是:感知大气

3、压强的存在。本节教学内容的难点是:理解托里拆利实验及用液体压强来研究大气压强的转换法的思路和等效替代的方法。第二部分【说学情】初中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和表现欲,喜欢动手动脑,他们的思维方式主要是形象思维,已经具备了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气体看不见、摸不着,气体压强易被人们忽视,在教学中通过演示实验、学生分组实验,结合多媒体,以感性认识为依托,完全能够使学生达到既定教学目标的要求。第三部分【说教学方法】本节课主要采用:1.启发式教学法、游戏活动法:通过这两种方法设疑激趣。2.实

4、验演示教学法、学生分组自主探究法:通过这两种方法让学生经历观察、实验的过程,使他们对大气压的认识由感性上升为理性,并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为了让学生感受物理就在我们身边,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的理念,在此大量使用日常生活中的物体,如:塑料饮料瓶、玻璃饮料瓶、塑料吸盘、吸管、注射器、小瓶、砂子、橡皮泥、玻璃板、乒乓球、长透明软管等。3.多媒体辅助教学法:通过实验视频进行无法演示的托里拆利实验教学,通过动画丰富学生对大气压强存在的感性认识,深化对科学规律的理解。第四部分【说教学过程】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分五个教学

5、环节进行:一、设境激趣、导入新课教师进行"覆斗实验"的演示:拿出一个玻璃漏斗,将下口用橡皮塞塞住,灌满水,覆上硬纸片,倒置,水不流出.学生惊讶不已,此时教师提出问题:水为什么不流出?到底是谁托住了纸片和水?小组讨论分析,得出结论:纸片下方空气的作用。教师将橡皮塞拔出,纸片和水立即下坠,进行对比.继续设问:为什么拔掉塞子,纸片和水就会下落?小组讨论分析,得出结论:拔掉塞子,漏斗上下空气作用平衡,纸片和水在重力作用下下落.学生至此完全明白:只有漏斗上方无空气时,在纸片下方空气作用下,纸片和水才不会下落。教师引

6、导获知:气体和液体一样,具有流动性、受到重力作用,也有压强。[设计意图:通过简便易行的小实验制造学生认知上的冲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包括三部分的内容:(一)大气压强的存在第一步:改变方向,加深理解:教师继续"覆斗实验",改变漏斗放置位置,侧向各方水均不流出.说明大气压强的存在且大气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第二步:学生实验,强化认识学生实验1:塑料吸盘贴在玻璃板上能承受很大的拉力,从一边挑起后则能轻轻拿下。学生实验2:用吸管可以很轻松的从敞口的饮料瓶中吸到饮料,用瓶塞塞住后,则

7、很难再吸到.边体验边引导学生分析第三步:实验演示,开拓视野演示1:将塑料饮料瓶从圆弧口处剪开,在直筒部分灌满水,将剪下的圆弧口倒扣上,整个装置倒置,水流出,圆弧口自动上升.水流完时,圆弧口掉下。演示2:将点燃的酒精棉投入装有沙子的塑料饮料瓶,拧上瓶盖,饮料瓶立即变扁,开盖后又恢复原状.边演示边引导学生解释第四步:分析总结,理性认识教师分析:学生实验1使用了挤压的方式、学生实验2使用了吸(抽)气的方式、演示实验1使用了排水的方式、演示实验2使用了加热的方式,目的都是为了排出容器内的空气,这样在外部大气压的作

8、用下形成以上现象。第五步:创意发挥,巩固理解学生活动:要求用自己身边的物体或老师提供的器材尽可能设计多种实验证明大气压强的存在,并进行展示。列举实例:列举生活中有关现象和简单应用。[设计意图:选取五个实验通过对比的方式,加深学生对大气压存在的理解,经历演示体验再演示分析发挥的过程,让学生切身体验大气压强的存在,由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以此达到对本课教学重点的突出.](二)大气压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