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7921288
大小:60.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20-04-04
《体育教育训练学博士生培养的理论失位与实践盲动.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体育教育训练学博士生培养的理论失位与实践盲动我国体育学博士生教育已经走过30年的历程。当前,我国已经建立了21个体育学1级学科或2级学科博士授权点,每年招收博士生达到300名左右。其中,体育教育训练学作为最能体现体育学的运动实践性特征的一个专业,其博士生招生规模是最大的。但通过前期对美国、德国、法国、英国和日本等世界发达国家体育学博士生培养的考察发现,这些国家对于运动训练或体育教育专业博士生的培养规模非常小。这种差异值得深思:作为体育教育和运动训练结合的体育教育训练学在学科本质上是否拥有良好的科学性?如果是,那么发达国家为何很少针对体育教育和运动训练专业进行博士生培养?如果体育教
2、育训练学的科学性不足,那又与我国该专业博士生培养规模相矛盾。此外,从我国体育教育训练学的博士生培养实践看,目前也已出现了诸如选题范围泛化、学科边界模糊、论文评价标准缺乏一致性等问题。带着这些问题,按照“体育教育学的科学性”以及“体育教育训练学的博士生培养”两个主题对前期研究文献进行了检索,从对“中国知网”的检索信息看,对于体育教育训练学的学科性质的研究仅见米靖的《论体育教育训练学的研究对象与学科性质》1篇文献,该文主要是从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的角度对体育教育训练学的学科性质展开讨论,并未对其科学性问题进行探讨。检索的文献中关于体育学博士生培养方面的研究较多,但研
3、究多从体育学整体视角出发,尚未见到针对体育教育训练学博士生培养的文献。因此,本研究试图从体育教育训练学的学科性质辨析人手,结合目前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博士的论文选题、评价等问题,对体育教育训练学博士生培养展开探讨,通过理论辨析,发现我国体育学博士生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从理论上对体育学人才培养的实践活动做出反思,避免因为体育教育训练学博士生培养中的理论失位而导致的实践盲动。1学科的科学性对于学科的研究,目前已经形成了制度与知识两种公认的分析维度。其中,知识体现了学科的内在逻辑,代表了理智属性;制度体现了学科的外在逻辑,代表了社会属性。学科性质的研究,是对学科内在逻辑的辨析,因此
4、应当从知识的视角进行研究。以往学界对于体育学的综合性、应用性等学科性质的界定也都是从知识的角度来探讨的。具体到本研究,体育学博士生培养是以科学研究为中心的,而体育教育训练学作为培养体育学博士生的主要“领地”,其自身是否具备良好的科学研究属性是我们关注的焦点。在科学哲学与学科文化的研究中,对不同学科的科学性问题的探讨由来已久。比如,Biglan曾经根据不同学科的研究范式划分了“硬科学”和“软科学”、“纯科学”和“应用科学”、“生命科学”和“非生命科学”的3组分类。其中,硬科学的代表是物理学,软科学的代表是社会学,而分类的依据便是其科学性的差异。前者凭借研究的准确性、客观性、普遍性和
5、可重复性而成为科学研究的“标杆”;后者则因为主观性、复杂性、价值介入、答案缺乏一致性等因素而在科学性上受到质疑。而这种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之间的差异也体现在各自的“科学共同体”的日常行为习惯之中,被斯诺以“两种文化”的现象予以呈现和阐释。随着科学哲学研究的深入,当前学界对于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的科学性理解已经有了转变。虽然自然科学能够与生产力更密切的联结在一起,能够解决人类社会中所遇到的各类棘手问题,推动着社会的物质发展。但是,人文社会科学也同时在推动人类上层建筑的不断完善中体现着自己不可替代的功用。在這里,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目标更多的在于描述、阐释、记录各种人类的社会现象。
6、它可能不是以解决具体问题为目的的,但它依然会在研究中体现出问题意识。这种“问题意识”的价值经常会体现为贝克所说的“对人们已知的事物给予更深刻的阐释。”只是在研究过程中,无论自然科学还是人文社会科学依然需要体现出自己的科学性。保证研究的科学性的条件在不同智者先贤的笔下所用词语并不一样。托马斯・库恩认为它是'‘范式”;伊•拉卡托斯认为它是“纲领”;A・F・查尔莫斯认为它是“规则”;皮亚杰认为它是“结构”。这些不同术语背后拥有一个共同的基点,即理论或学说。自然科学或人文社会科学的“科学共同体”在实施研究行为时需要借助各自学科中不同的理论对遇到的问题展开分析,形成研究结论。比如,经典力学
7、中拥有“牛顿三定律”;热力学中拥有“能量守恒定律”;医学中有“血液循环学说”;生物学中有“细胞学说”;社会学中拥有“机械团结、有机团结学说”“结构功能主义理论”等等。其中,理论的准确性与科学性决定了相关学科中研究行为的科学性。乔纳森•特纳总结了理论的3个特点:理论的目标总是在关注是否能发现那些构成具体实践的潜在力量。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理论必须超越具体情形和时间,寻求事物的一般属性和过程;理论的表述比日常用语更规范,极端情况下理论会用数学的语言来表达;理论可以根据具体情形采用不同的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