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慧慧教学案例分析课堂有效提问.doc

付慧慧教学案例分析课堂有效提问.doc

ID:57851514

大小:37.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20-04-01

付慧慧教学案例分析课堂有效提问.doc_第1页
付慧慧教学案例分析课堂有效提问.doc_第2页
付慧慧教学案例分析课堂有效提问.doc_第3页
付慧慧教学案例分析课堂有效提问.doc_第4页
付慧慧教学案例分析课堂有效提问.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付慧慧教学案例分析课堂有效提问.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全省小学数学新课程课堂教学大赛教学案例分析——数学课堂有效提问铜川市青年路小学付慧慧教学案例分析——数学课堂有效提问铜川市青年路小学付慧慧问题是思维的起点,问题又是创造的前提,一切发明创造都是从问题开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离不开提问。课堂提问是小学数学教学中进行启发式教学的一种主要形式,是“有效教学的核心”,是教师们经常运用的教学手段。然而,由于诸多原因,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出现,不该问的而问,低效的重复性应答式的提问,以问代讲形成满堂问等现象还较为常见,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课堂教学效益的提高。如何增强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值得我们去探索。一、

2、课堂提问要形式多样1、激趣式提问[案例1]:学校先举行一次田径运动会,某班有9名学生参加,又举办一次球类运动会,这个班有11名学生参加,那么两次运动会共有多少名学生参加?[分析]:如果回答有20名学生参加,不一定对,因为有可能一些学生既参加了田径运动会,又参加了球类运动会。只有在所有学生都只参加一场比赛的情况下,回答有20名学生参赛才是正确的。教师指出,描述、解决上述问题,涉及本章将要学习的重叠问题的知识,由此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主动投入学习。[思考]:恰当的提问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让学生沉浸在思考的涟漪之中,成为“好知者”;又如柳暗花

3、明又一村,让学生在探索顿悟中感受思考的乐趣。2、启发式提问[案例2]:在教学《正方形面积计算》时,我让学生首先想想我们的生活中什么形状和正方形最接近?它的面积又是如何计算的?接着让学生合作探究如何去计算正方形的面积?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吗?[分析]:这几个问题带有较强的启发性,能够探究出方法的学生很多,并都基本上能够完整的讲述探究的过程。课堂教学处于一种“愤而启之”、“悱而发之”的状态。[思考]:教师恰到好处的提问,不仅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而且还能促其知识内化。提问启发重在“善诱”、“博喻”,启发学生心志,培养其思维。3、诱思式提问

4、[案例3]:在教学《分数比较大小》时,在学生学习掌握了同分母和同分子分数大小比较的能力后,我让学生对1/2和3/4这两个分数进行大小比较。很多学生大胆提出假设,猜出了很多答案,虽然猜想错误,但我没有评判错误,而是表扬运用“类推”的数学方法思考问题,我抓住了这一有利时机说:大家猜的对不对?这两个分数的大小怎么判断呢?我们能不能把它转化为我们学过的知识?[分析]:这样诱发学生思维,学生的思维被调动起来了。学生急于想知道猜想的结果是否正确,于是就开始了新知识的探索。[思考]:诱思式提问注重诱导、注重思维纵向的延伸,目的就是要将学生带入这种境界

5、,引发学生探索、思考。因此,诱思式提问要加强问题的深度和难度,唤起学生深层次的思考。二、问题要少而精有这样一个案例:某市一位教育局局长在随堂听课中,细心地记录了一位教师在一堂课中提问的次数,课后统计居然达到了110个之多;就段短短5分钟时间里,居然随口问了36个问题,学生也相应地作了36次回答!这样的问题有何价值?答案不用多讲。[案例4]:在教学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时,我和另一位教师设计的问题如下:1、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什么样的图形?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高和三角形的底、高有什么关系?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和原三角形面积有

6、什么关系?怎样求三角形面积?为什么要除以2?2、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我们以前学过的长方形、正方形或平行四边形吗?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高和原三角形的底、高相等吗?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原三角形面积的几倍?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怎样计算?三角形面积又怎样计算?三角形面积为什么要除以2?[分析]:相同的内容,不同的提问,所能收到的效果也是不同的。相比之下,前者所包含的思考容量较大,更能激发学生的思维,突出了平行四边形与三角形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这个重点,达到了教师问得精,学生想得深的效果。而后者的问题显得过于直白,不利于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经

7、验对问题进行分析推理,自主的去探索,逻辑思维能力得不到有效培养。[思考]:教学中,教师的提问要抓住教学内容的特点、数学知识的关键(重点、难点)与本质,运用归纳和综合方法,尽可能设计容量大的问题,避免问题过于繁琐、直白,以提高学生思维的密度与效度,达到以“精问”促“深思”的目的。三、问题难度要适度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任认为:“教育的主要任务,不是积累知识,而是发展思维”。学习的过程是知识的再现—整合—发展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浅显不能反映思维的深度,同样,问题过于深奥使学生不知所云,不能引发学生积极的思考,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因此,所提问题

8、要有一定的难度,既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积极的思维,又要使学生通过努力达到“最近发展区”,即要切合学生的知识基础、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案例5]:教学连加时,一位教师是这样设计的:“院子里有几只小鸡?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