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大成·医案》证治特色探讨.pdf

《针灸大成·医案》证治特色探讨.pdf

ID:57787558

大小:131.16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4-02

《针灸大成·医案》证治特色探讨.pdf_第1页
《针灸大成·医案》证治特色探讨.pdf_第2页
资源描述:

《《针灸大成·医案》证治特色探讨.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附篇:《针灸大成》研究文集‘减”。此所谓得其要者,一言而终。杨氏以意究其病源,得其意,制其方,故效如桴鼓。本案理法方药一目了然,可以看出经络辨证的重要性。临床医生要熟练掌握经络理论,更好地为患者服务,否则“不明经络,开口动手便错”。同时,经络辨证不仅能指导针灸治疗,而且还能指导临床遣方用药,把经络理论与中药的归经理论相结合,用之指导临床实践,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上海针灸杂志1998年第17卷第7期:44-45)《针灸大成·医案》证治特色探讨倪夕朗江苏省宝应县中医医院(225800)《针灸大成》是明代针灸学家杨继洲在其家传《卫生针灸玄机秘要》的基础上,又

2、汇集了诸家的针灸资料而编成,其《医案》篇集中记载了杨氏本人的临证验案33贝IJ,本文就其证治特色探讨如下:1.擅用针灸治病,但不排斥用药等法:针灸治病系杨氏家传,为杨氏所擅长,其33则医案中,采用针灸之法的就有27例,但杨氏并不排斥用药等法,其《策论》中就有“故其致病也,既有不同,而其治之,亦不容一律,故药与针灸不可缺一者也”之说。《医案》33贝1J中,单独采用针灸之法有20例。针药并用的有7例,单用药及其它之法的5例,这又证明了杨氏针药并用的学术思想。2.重视子午流注,但不拘于日忌:“子午流注”系南唐·何若愚所创,对后世针灸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杨氏很重视

3、子午流注的临床运用,如“张相公长孙患泻痢”案认为“张相公长孙泻痢日久,体貌已变,须元气稍复,择日针灸可也”,又如“陈相公长孙患胸前突起”案,别人认为“此非药力所能愈”而杨氏则认为“此乃痰结肺经,而不能疏散,久而愈高,必早针俞府、膻中,后择日针,行六阴之数,更灸五壮,令贴膏,痰出而平。”这些都是杨氏运用了子午流注治病的成功案例。但临证杨氏尊古又不泥古,如“员外熊可山公患泻痢兼吐血不止”案,众医云:“不可治矣。”杨氏视其脉虽危绝而胸尚暖,脐中一块高起如拳大,是日不宜针刺,不得己,急针气海,更灸之五十壮而苏,其块即散,痛即止。并就此发出“若拘于日忌,而不针气海,

4、则块何由而散?”之慨叹。这就充分体现了杨氏既重视子午流注,又不拘于日忌的尊古又不泥古的针刺学术思想。3.治法灵活多样,但以便、验、取效为首选:杨氏“幼业举子,博学绩文”尤通医理,临证施治,灵活多样,其在《策论》中就有“疾在肠胃,非药饵不能以济:在血脉,非针刺不能以及:在腠理,非熨不能以达,是针灸药也,医家之不可缺一者也”之论。其临证也确是如此,针灸、药并重,灵活运用,随证而施。在其医案中,治法丰富多样,或针,或灸,或药,或二者并用.或三法同施,因而每能除病于指下,愈疾于目前。如“李户候夫人患怪病”案,运用孙真人治邪十三针之法立验:“张相公患肛门忽肿之疾”案

5、,制加减搜风顺气丸,服渐清安:“郭黄崖公主患大便下血”案,针灸长强而痔消血止:“杨后山公祖乃郎患疳疾”案,针块中,灸章门,内服蟾蜍药而痊:又如“许敬庵公患腰痛”案,患者性艮针,杨氏遂以手指于‘肾俞穴行补泻之法,痛稍减,空心再与除湿行气之剂,~服而安。这都体现了杨氏临证治法灵活,但以便,验,取效为首选这一学木观点。4。临证选穴精当,但更重视配合手法补泻:杨氏通晓经络学说,重视循经取穴,其在《策论》140附篇:《针灸大成》研究文集中说“执简可以驭繁:观会可以得要而按经治疾之余,尚何疾之不愈”又说“不得其要,虽取穴之多,亦无以济人,苟得其要,则虽会通之简,足以成

6、功”。纵观33贝,1J医案,其选腧穴少而且精,在针灸治疗的27例案例中,除一例用13鬼穴外,其余只用1~3穴,其中,仅用一穴者就达9例。而从所选穴位来看,大多是特定穴,因为特定穴是十四经中具有特殊治疗作用的腧穴,杨氏依据针灸理论,辨证选用,所以取穴虽少,疗效则卓著。杨氏在精选腧穴的同时,也十分注重针刺补泻手法的配合,将手法与穴法有机结合,协同应用,使其取得显著疗效。杨氏临证擅用九六补泻和生成补泻以捻转穴数决定补泻,补用九阳数或生数,泻用六阴数或成数,如“陈相公长孙患胸前突起案”,针俞府、膻中,行六阴之数,以泻其痰气宽胸散结:“田春野公乃翁患脾胃之疾”案,取

7、中脘、食仓,每穴各灸九壮,更针行九阳之数,以温补中焦,健脾益胃:又如“王缙庵公乃弟患心痫疾数载”案,刺照海行生数,补之以滋肾水而抑心火,列缺行成数,泻之以化痰而开心窍,补泻得当,顽疾获愈。5.治依标本缓急,但更重视“治本”:“病有标本,治有缓急”,杨氏治病,始终贯穿串着“急则治标,缓则治本”的精神,首先重视治本,惟有标病急迫时,则先治其标,或标本兼治。如“员外熊可山公患泻痢兼吐血不止案”从医云不可治也。杨氏视其脉虽危绝而胸尚暖,脐中一块高起如拳大,是日不宜针刺,但不得已,急针气诲,更灸五十壮而苏,其块即散,痛即止,后治痢,痢愈,治嗽血,以次调理得痊,后又嘱

8、患者饮食后不可多怒气。此案因标病急迫,杨氏不拘日忌,急施针灸,而使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