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大成》的临床特色

《针灸大成》的临床特色

ID:9228289

大小:318.23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4-24

《针灸大成》的临床特色_第1页
《针灸大成》的临床特色_第2页
《针灸大成》的临床特色_第3页
《针灸大成》的临床特色_第4页
《针灸大成》的临床特色_第5页
资源描述:

《《针灸大成》的临床特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杨继洲《针灸大成》学术思想研讨会玉歌》、《卷九·治症总要》、《卷九·医案》等,可见杨氏重视运用针刺补泻,其次采用艾灸疗法,较少使用刺血疗法。《针灸大成》是集明以前历代针灸文献的大成,历代文献包括《素问》、《灵枢》、《铜人》、《针灸聚英》、《医学入门》、《神应经》、《奇效良方》、《针灸大全》等,故本文所讨论的刺血疗法特点,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历代医家的刺血疗法的特点。综上所述,《针灸大成》中刺血疗法的常用功效,从辨证论治而言,是消肿、理血、清热,此外还有镇痉、苏厥、安神、祛风、护肤,消疮、除痹等:从辨病论治而言,是清头脑,利五官,此外还有宣肺、健脾,疏理腰背下肢等。从临床分部取穴而言,

2、多取患部穴、末部穴(尤其是末端穴)、关节_部穴和远部反应点:从循经取穴而言,多取阳经穴,其中包括督脉穴、阳明(大肠、胃)经穴与太阳(膀胱)经穴,而少取少阳经穴。在临床操作中,采用了加压刺血法,以增加出血量;运用心理安慰法,以消除病人的恐惧:使用抑菌消毒法,以预防与控制感染。注:文中[】内为代用字(本计算机字库内无此字)本丈基金项目: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科研项目(02DZl9150-2),上海市和国V--q'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建项目资助.《针灸大成》的临床特色王樟连陈利芳浙江中医学院针推系(杭州,310053)杨继洲名济时,是明代著名的针灸临床家和理论家。生活于明代嘉靖、万历年间(约

3、公元1522—1620),浙江省三衢(今衢县)人。祖先在唐代迁居今衢县南乡六都杨村。杨氏“幼业举子,博学绩文,一再厄于有司,遂弃其业业医,医固其世家也。祖父宫太医,授有真秘,纂修集验医方进呈,上命镌行天下。”(《卫生针灸玄机秘要》之王国光序)可知杨氏家学渊源,学养有素。嘉靖三十年(公元1551年)为世宗侍医,历隆庆、万历(公元1567—1627年)三朝,前后任王府侍医及太医院御医等职达五十余年。其间曾游历大江南北多次,名满朝野。如嘉靖三十四年到过建宁(今福建殴县),万历七年去磁州(今河北磁县),万历八年至扬州。此外,并到过河南汤阴山东汶上及山西平阳(今临汾县)、四川等地从事医疗活动

4、(以上见《针灸大成·医案》)。继洲有两子,名承祯、承学,是否继承家学已无从考察。杨氏家中蓄藏古医家抄集,继洲取而读之,积有岁月,寒暑不辍,卓然有悟,“乃参合指归,汇同考异,手自编摩,凡针药调摄之法,分图析类,为天地人卷,题为《卫生针灸玄机秘要》”(见王国光序)。此乃杨氏家传而经继洲手编之作,惜已佚而不传。后来杨继洲编著《针灸大成》时,即是以《卫生针灸玄机秘要》为底本,经参合明以前三十余种医著而成。这在《针灸大成》赵文炳序中叙述甚详:“余承之三晋,值时多事,由于愤郁于中,遂成痿痹之疾,医人接踵,日试九剂,奠能奏功,乃于都门延名针杨继洲者,至则三针而愈,随出家传秘要以观,乃知术有所本也

5、,将付梓人,犹以诸家未备,复广求群二}弓。并委幕僚靳贤为之选集校正。”增补前贤针灸论说,乃成集诸家大成之巨著。《针灸大成》初刻予明万历辛_Tj【(1601年),全书凡十卷,卷一辑“针道源流”及《内经》、45杨继洲《针灸大成》学术思想研讨会《难经》有关针灸、经络之经文。卷二、卷三为辑录各家之治症取穴歌赋及杨氏四篇策论。卷‘四为《内经》、《难经》及诸家论针刺补泻手法。卷五辑录子午流注及灵龟八法。卷六、卷七系十四经穴主治、奇经八脉、十五络脉以及经外奇穴。卷八分二十余门,详述内、外、儿、妇各科疾病之辩证取穴。卷九载治症总要、名医治法、各种灸法及杨氏医案。卷十为《保婴神术》、《小儿按摩经》。

6、全书三十六万余字,内容之丰富,为明清以下诸针灸专著之冠。《针灸大成》自1601年赵文炳刻于山西平阳府,迄今已400余年,其间翻刻已达47次,仅在明清两代就刻了28次,明国初年到建国以前刊行14次,解放后又出版5种不同本子。1963年人民卫生出版社据赵氏首刻本作了校勘,并改用横排本印刷,近人张缙氏等于1984年又详为校释,再度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从《针灸大成》一书刊世后的大量翻刻,足见其流传之广泛与对后世影响之深远。在这一针灸巨著中,可以探讨杨氏的学术思想和针灸的诊疗特色。(一)寻求古训,重视经络理论杨氏崇尚经典,寻求古训,此在《针灸大成·策论》篇已有明言:“溯而言之,则惟《素》、

7、《难》为最要”,其“最要”之理,乃因:“盖《素》、《难》者,医学之鼻祖,济生之法,⋯⋯”。故杨氏著述,每多引经据典,无不出自《内》、《难》著作。如人与疾病的关系,提出“阴阳和、五气顺、荣卫固、脉络绥,而腠理血脉,四肢百骸,一气流行,而无壅滞痿痹之患矣。”认为只有阴阳平衡,气血调和,经脉通畅,机体方能安然无恙,可见其对经文理解之深刻。经络学说,是中医学的核心理论之一,杨氏十分重视,日:“病以人殊,治以疾异,所以得之心而应之手者,罔不昭然,有经络在焉,而深之则为良医,失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