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述毒邪学说在病毒性肝炎辨治中的应用.pdf

试述毒邪学说在病毒性肝炎辨治中的应用.pdf

ID:57787300

大小:168.89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4-02

试述毒邪学说在病毒性肝炎辨治中的应用.pdf_第1页
试述毒邪学说在病毒性肝炎辨治中的应用.pdf_第2页
试述毒邪学说在病毒性肝炎辨治中的应用.pdf_第3页
资源描述:

《试述毒邪学说在病毒性肝炎辨治中的应用.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2184·辽宁中医杂志2011年第38卷第11期试述毒邪学说在病毒性肝炎辨治中的应用陈超(苏州市木渎人民医院感染科,江苏苏州215101)摘要:目的:论述毒邪致病、尤其是作为病因所致慢性乙肝的病机及其临床证候的特点;方法:以经典研读的心得为主,结合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肝病的临床经验进行理论研究;结果:内经起的中医文献中出现较多的有关毒邪及其致病、病机的论述,慢性乙肝的发病与自然史主要与毒邪有关;结论:进一步认识中医病因学说,重视毒邪所致的多种传染病、病毒性疾病和恶性疾病。关键词:毒;毒邪;病毒性肝炎;疑难病;病因中图分类号

2、:R2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1719(2011)11-2184-03中医学中的“毒”,乃病因、病机、病证、治则治法、相加而为害也。按照天人相应的观点,人之五脏六腑[1]药物及其性偏峻烈者之总称。其中作为致病因素的犹如天地之五运六气,天地运化可外生寒湿热燥,人之“毒邪”却长期被忽略,只在“疠气”中略被提及。笔者变化亦能内生寒湿热燥。外感与内生之寒湿热燥均可通过经典研读和临床实践,认识到“毒邪”致病及其所演变为“寒毒”、“湿毒”、“热毒”、“燥毒”。出现的病理机制、临床证候在诸多难治性疾病和恶性1.2毒邪与发病

3、疾病的诊治中更具有特殊的意义,现不揣简陋,试就毒中医发病学认为,疾病的发生主要取决于正气、病[2]邪学说在病毒性肝炎辨证论治中的应用作一浅述。邪及其双方力量的对比。一般六淫之邪感人,如“正1毒邪的性质及其致病特点气存内”,可以达到“邪不可干”而不发病。而外感毒1.1毒的病邪性质邪,鲜有不伤人者。如《医宗金鉴》云:“气胜毒,则毒1.1.1邪之甚者为毒毒的最原始声意是指对人体为气驭,其毒解矣……毒胜气,则气为毒蚀,其气竭有害的物质或因素,孔颖达疏《易·噬喳卦》云:“毒矣。”某种意义上说,毒邪在毒邪导致疾病的发病中起者,苦恶之物

4、。”《广雅·释诂二》:“毒,犹恶也。”,作为着主导作用。“避其毒气……病安从来?”与此相对,医学专著的《内经》则对“毒”进行了详尽的阐述。如若不能避其毒气,相应的疾病就会发生。刘完素《伤《素问·生气通天论》之“大风苛毒”,王冰注《素问·寒直格》云:“凡世俗所谓阴毒诸症者,皆阳热亢极之五常政大论篇》云:“夫毒者,皆五行标盛暴烈之气所证,但蓄热极深在内,而身表有似阴寒也。”阐述了“邪为也。”《诸病源候论》指出:“一气自成一病”、“人感气偏盛—化毒—导致阴阳偏盛”的病理过程,邪毒亢乖戾之气而生病,则病气转相染易,乃至灭门”;吴又

5、极还可导致“假寒”、“假热”征象的出现,说明邪气亢可对“疫毒”致疸的特性及其防治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盛过极可以化毒,使人体的脏腑阴阳失衡,最终导致疾论述;王孟英在《温热经纬》亦曰:“今感疫气者,乃天病的发生。毒邪致病后,毒与五气(淫)为恶性因果地之毒气也”。链,互相影响,胶结难解。然而毒邪形成必须有成毒的1.1.2邪蕴久者为“毒”邪气长时间蓄积于人体内潜在的、持久的其他致病因素,毒的临床表征,可以表留而不走,同样可以化毒,从而对人体造成严重危害。达为原致病邪气数量猛增、致病性质骤变、致病力量骤《金匮要略心典》有云:“毒者,邪气

6、蕴蓄不解之谓”,强的阶段,更易出现极性转化而出现凶、恶、疑难性疾《杂病源流犀烛》:“然邪在阳经,久而炽盛则为毒,故病。在这个阶段中,又可以由于邪气所在部位的不同,有阳毒之病……寒邪直中阴经,久而不解,斯成毒(阴而表现为相应靶位的损伤过程,而这个过程,从即刻属毒)也”。其中有长期、甚至终身带毒者,谓之“伏毒”。性来说,呈现出机体的正气与邪气相互作用后,正邪交伏毒不仅仅可使女性宿主终身携带,还可以通过妊娠、争剧烈的某种状态。分娩等环节垂直传播至下一代。毒邪致病,要分两端:一是疫毒致病性强,无特异1.1.3邪之加者为“毒”《素问

7、·至真要大论》:“夫性免疫功能者,有可能皆相染易。外毒致病,必由外入百病之生也,皆生于风寒暑湿燥火,以之化之变也。”内,不外由鼻吸入犯肺,由口食人犯脾胃,由皮肤黏膜可以说,六气(淫)乃外毒生成之源。“湿毒”与“寒侵入犯血脉三途。感染的外毒不同,则病变部位、病程毒”、“热毒”、“燥毒”等一并首见于《素问·五常政大经过及临床表现亦不同。内毒致病,多为感受外毒的论》,为外邪所演化而来并且与五气(外感病邪,“淫”)基础上脏腑功能严重失调,气、血、津液(水)等基本生命物质反而变生为病理产物,蓄积体内,化生“内毒”,收稿日期:2011

8、-03-28乃使已患之病进一步加重;二是毒邪不险,毒力不深,作者简介:陈超(1958-),男,江苏滨海人,主任中医师,客座研究员(日本东京大学),研究方向:中西医结合肝病临床;吴门医派学不足以摧毁人体正气,若机体正气尚强,可耐受毒邪而术继承。暂时不发病。但正气亦不能像祛除六淫之邪一样祛除辽宁中医杂志20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