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7750748
大小:509.71 KB
页数:7页
时间:2020-03-28
《面向中国智能输电网的智能控制中心.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24卷第2期电力科学与技术学报V01.24No.22009年6月JOURNALOFEIECTRICPOWERSCIENCEANDTECHNOLOGYJun.2009名家主持..I主持人语近年来,欧美提出了SmartGrid概念,即智能电网.国际上通常认为智能电网是指这样的电网,通过现代I,Il和材料等新技术,使现代电网的运行更加可靠、灵活、经济和环保,为用户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具备自愈、弹性和互动等特性,易于接入可再生能源.无论在学术界还是工业界,都掀起了研究智能电网的热潮.本人很荣幸受邀主持《电力科学与技术学报》本期的“智能控制中心”专栏.我国正在
2、快速发展以大风电、特高压等为特点的特大规模互联输电网,在这一时代背景下,迫切需要发展面向我国输电网的智能电网.2008年本人在美国做访问学者期间,有幸全程参加了美国电科院(EPRI)组织的9人概念讨论组,将SmartGrid的提法由传统的配用电侧向输电网侧转移,提出了智能输电网(SmartTransmissionGrid)概念.智能输电网由智能控制中心、智能一次网络和智能变电站三部分组成,这一概念特别适用于我国特高压特大规模电网发展的需求.其中,智能控制中心是智能输电网的神经中枢,对输电网的智能化起着核心作用.本期专栏特邀了国内一些对电网控制中心有较
3、深研究的专家学者撰稿,包括:上海交通大学的严正教授、浙江大学的郭创新教授、清华大学的谢小荣副教授、吴文传副教授及华北电力大学的张海波副教授,尝试围绕智能控制中心的若干热点研究领域展开论述,涉及:概念、电力网格、S0A构架、广域稳定控制、运行风险评估与决策、智能报警和故障恢复等,挂一漏万.其中,本人的论文“面向中国智能输电网的智能控制中心”,初步提出了面向中国智能输电网的智能控制中心的概念和主要特征,从信息基础、分析评估和控制决策等3个层次探讨中国智能控制中心的技术革新;严正教授的论文“以网络为基础的大规模电力系统计算示范应用研究”,通过以网络为基础的
4、电力系统机电特性并行化仿真示范实例分析,提出机电特性通用分布式仿真体系,实现了基于电力网格技术的动态安全评估数据级/功能级并行应用示范;郭创新教授的论文“一种电网智能控制中心架构研究”,提出一种新的基于S0A的电网智能控制中心的架构,强调对多信息流的有效融合、智能分析、直观显示,使电网控制中心从传统的计算型向分析型、智能型转变;谢小荣副教授的论文“基于广域测量系统的电力系统稳定控制”,重点结合实际系统应用,分析当前世界上WAMS发展现状及其在电力系统保护与稳定控制中的应用实例;吴文传副教授的论文“电力系统运行风险评估与决策”,着重探讨瞬态时变的设备停
5、运模型、缺乏统计数据情况下的建立方法、快速评估算法和基于风险的决策模型的数学含义等;张海波副教授的论文“地区电网设备异常和事故信号智能处理系统研究与设计”,针对地区电网控制中心,设计并部分实现了设备异常和事故信号智能处理系统.衷心感谢以上专家学者对本期专栏的厚爱和贡献,同时也感谢《电力科学与技术学报》陈沙沙及编辑部为本栏目的出版所付出的努力和汗水.期望本期专栏能对我国智能电网的研究有所裨益.、秀第24卷第2期电力科学与技术学报Vo1.24No.22009年6月J0I,RNAL0FEⅡ£CTRICPOWERSCmNCEAND'rECHNoLoGYJun
6、.2O09面向中国智能输电网的智能控制中心孙宏斌,张伯明,吴文传,郭庆来,张沛2(1.清华大学电机系电力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4;2.美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加利福尼亚帕罗奥多94304)摘要:从一次系统、绿色能源接入及电力市场等3方面分析中国应大力发展智能输电网的原因,提出面向中国智能输电网的智能控制中心(SCC)的概念,具备可靠、弹性、协调、绿色、高效和智能等特征.并从信息基础、分析评估和控制决策等3个层次探讨中国SCC的技术革新,包括:变电站状态估计、综合安全预警、在线风险评估、精细规则生成、多控制中心协调控制、大风电基地接人后的实时控
7、制、基于PMU和EMS相结合的广域协调控制等内容.关键词:智能电网;智能输电网;智能控制中心;中国电网中图分类号:TM7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140(2009)02-0002-06SmartcontrolcenterforchinesesmarttransmissionGridsSUNHong—bin,ZHANGBo—ming,WUWen—chuan,GUOQing1.ai,ZHANGPei2(1.StateKeylabofPowerSystems,Dept.ofElectricalEngineering,TsinghuaUnive
8、rsity,Beijing100084,China;2.ElectricPowerResearchInsti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