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神经网络响应面调度法在渔船协同论证中的应用.pdf

混合神经网络响应面调度法在渔船协同论证中的应用.pdf

ID:57750362

大小:379.09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03-28

混合神经网络响应面调度法在渔船协同论证中的应用.pdf_第1页
混合神经网络响应面调度法在渔船协同论证中的应用.pdf_第2页
混合神经网络响应面调度法在渔船协同论证中的应用.pdf_第3页
混合神经网络响应面调度法在渔船协同论证中的应用.pdf_第4页
混合神经网络响应面调度法在渔船协同论证中的应用.pdf_第5页
资源描述:

《混合神经网络响应面调度法在渔船协同论证中的应用.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25卷第2期2010年4月大连水产学院学报JOURNALOFDALIANFISHERIESUNIVERSnYV01.25No.2Apr.2010文章编号:1000-9957(2010)02-0162一05混合神经网络响应面调度法在渔船协同论证中的应用韩胜菊1,陶冶1,杨文莲1,皮国喜2(1.大连水产学院信息工程学院。辽宁大连116023;2.辽宁新民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辽宁沈阳110328)摘要:根据响应面法近似计算在多学科优化中的特点,针对普通神经网络构造响应面方法存在的主要问题,将遗传算法和神经网络结合,设计出混合神经网络并构造了协同优化算法的响应面,在任务调度模块的支持下,可以自主地

2、选择近似和精确计算。采用混合神经网络调度法对玻璃钢拖网渔船进行技术经济论证,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提高优化结果的效率和鲁棒性。关键词:神经网络;遗传算法;响应面;渔船协同论证中图分类号:U662.9;TP391.75文献标志码:A复杂工程系统的设计往往涉及多门学科。如在现代飞机设计中,需要气动、结构、性能、操稳、隐身、可靠性等多个学科协同工作才能完成。多学科设计优化(MultidisciplinaryDesignOptimization,MDO)的目的就是利用各个学科之间的相互作用所产生的协同效应,获得系统的整体最优解u。2J,实现各学科并行协同设计,缩短设计周期。目前渔船船型经济论证通常包含两

3、个部分:船型技术参数与经济性评价指标论证。船型技术参数主要包括:计算舱容、主尺度以及舱容校核、浮力校核、稳性校核等,以获得满足拖网渔船基本性能要求的最优船型;而经济性评价指标论证通常以净现值、油耗/吨鱼、投资回收年限等作为目标函数,来获取在寿命期内最经济的船型。渔船船型经济论证传统的方法是先进行基本船型设计,再进行经济性计算的串行方法,通过逐步迭代以获得最优船型[3一】,整个数学模型比较复杂,渔船设计人员要同时掌握造船和经济学方面的知识,设计难度大。另外,由于渔船制造企业、渔场、渔港和渔业市场通常分布在不同的地域,而且往往是独立的实体,设计人员必须事先到各个部门采集相关的数据,以便构成整体的模

4、型,进一步导致耗时增多。因此,采用单级优化模型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渔船船型论证。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研究中,作者提出了利用计算机网络并结合协同设计的思想,基于响应面的协同优化(ResponseSurfaceBasedOilCoIIabora-tireOptimization简称RS—CO)二级优化模型方法"J,在每个子系统级和系统级之间建立响应面,来近似表达系统级指标向量和子系统级设计变量的关系,使子系统不仅可以进行分析,而且还可以进行优化设计,以此大大减轻系统级优化器的负担。同时结合现有的计算机网络,以解决船型论证中的跨地域分布式优化设计问题。1基于RS—CO的MDO算法问题协同优化是一种针对

5、复杂系统设计的分级MDO优化方法。其基本框架见图lHJ。从图l可以看出:在协同优化中,将单一系统的优化问题分解为m个学科优化子系统问题,每个学科子系统都包含一个本学科级的优化器和分析模型。系统级优化的任务是使系统目标最优,并协调各个子系统设计活动,使各个子系统级优化结果不一致性逐步减少。通过在系统级优化和子系统优化的多次迭代,最终找到一个达成一致的最优设计。与单级优化不同,子系统不仅有分析能力,同时还具有优化能力,因此非常适合大规模复杂工程优化问题的分布优化处理。目前用于构造MDO响应面主要有基于多项式(RBRS—co)和基于神经网络(NNRS—co)两种方法【5—7J。其中NNRS—CO被认

6、为是一种极为有前途的方法。NNRS—CO通常采用数据库作为存放数据样本,并应用神经网络来构造系统分析和子收稿日期:2009—05—25基金项目:国家渔业船舶检验局项目(国渔检办<2003>44号);辽宁省教育厅科学技术计划项目(2008146)作者简介:韩胜菊(1955一),女.教授。E—mail:hju@dlfu.edlLcn第2期韩胜菊,等:混合神经网络响应面调度法在渔船协同论证中的应用163系统分析的响应面。主要原因在于神经网络具有很好的非线性映射能力,在计算精度上,一般要比RBRS—CO多项式拟合方法要高。尽管如此,神经网络也存在许多缺陷,主要反映在网络训练时间长,系统和子系统要花费大

7、量的计算成本来构造响应面,并且神经网络的计算结果还依赖于网络的初始状态,在迭代过程中的数据噪音很可能破坏数据的准确性。另外,神经网络容易陷入局部极小点,全局搜索能力比较弱。综上所述,由于NNRS—CO具有较多缺点,因此限制了神经网络构造响应面的可靠性,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NNRS—CO的应用。系统级优化设计器t上tL响应面1响应面/'//tJrf上子系统级优化器1优化器m\、坌析模块!/\、尘析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