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全要素生产率的中国经济增长因素分析.pdf

基于全要素生产率的中国经济增长因素分析.pdf

ID:57741530

大小:347.48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3-26

基于全要素生产率的中国经济增长因素分析.pdf_第1页
基于全要素生产率的中国经济增长因素分析.pdf_第2页
基于全要素生产率的中国经济增长因素分析.pdf_第3页
基于全要素生产率的中国经济增长因素分析.pdf_第4页
资源描述:

《基于全要素生产率的中国经济增长因素分析.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2009年第10期2009No.10文章编号:1000—7695(2009)10—0086—04基于全要素生产率的中国经济增长因素分析张雄辉,范爱军(山东大学经济学院,山东济南250100)摘要:利用索洛提出的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对经济增长率进行分解,在c—D生产函数的基础上估计中国广义技术进步率(全要素生产率),从而测算出资本、劳动和技术进步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通过实证的方法,发现我国的经济增长满足规模报酬不变的假设,并且主要是依靠资本、劳动的投入增长实现的。技术进步在改革开放初期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甚至表现出了反向作用。因此在以后的发展中,中国应该更加注重对引进技术的吸收和改良、加

2、大研发投入以及大力培养高科技人才。关键词:技术进步;经济增长;索洛余值法;C—D生产函数中图分类号:F224.12文献标识码:A经济的持续增长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综合实力提高的重国内学者对全要素生产率的研究始于上世纪80年代初。要保障,对于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而言,产出的增长可以史清琪(1985)较早地开展了度量我国技术进步的研究。郑通过两种途径来实现,增加生产要素的投入数量或技术进玉歆(1998,1999)认为不同的计算方法会导致不同的全要步。而技术进步是使经济得以持续增长的内在动力,也是素生产率结果,此外,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规律与经济发展影响和决定经济效率的最关键和核心的因素。因此,以

3、技阶段是紧密相联的,他认为只有进入经济增长减速的成熟期术进步推动经济效率的提高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具有重全要素生产率才会对经济增长作出高贡献。舒元(1993)利要的指导意义。用生产函数法估算我国1952-1990年间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他的结论是中国的全要素生产率约为0.02%,对产出增1国内外相关问题研究综述长的贡献约为0.03%。王小鲁(2000)对我国1953至1999人类历史的发展证明,科学技术进步对当代工业化国家年间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进行了估算,得到的结果是:的经济增长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美国经济学家索洛(Solow,1953至1978年间我国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为一0.17

4、%;19791957)综合了道格拉斯和丁伯根的研究,提出了总量生产函至1999年问中国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1.46%,对经济增长数的概念,明确地将技术进步纳入生产函数中,在数量上建贡献率为14.9%。张军和施少华(2003)运用C—D生产函立了产出增长率、全要素生产率和投入要素(劳动、资本)数通过对1952至1998年中国全要素生产率和经济增长率的增长率的关系,首次定量分离出了技术进步在经济增长中的估计,发现中国经济的全要素生产率在改革开放以后有了明作用。他对美国经济增长的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认为技术显的提高。进步对美国经济增长的贡献高达87.5%。在此基础上,许多总的来看,多数学者认

5、为目前中国的高速经济增长主要经济学家又作了大量工作,推动了这一理论的发展』。其是依靠资本、劳动以及能源等要素投入的不断增加来实现的中,美国经济学家Jorgenson在对Denison研究方法的详细考(克鲁格曼,1999)。增长方式明显以粗放型为主。但是,也察的基础上估算了1948至1979年美国的经济增长,其结论不能表明科技发展对经济增长没有影响或者说不起作用。因是全要素生产率对美国经济增长的贡献仅为23.6%,位居资此,有必要深人研究改革开放以来技术进步对中国经济增长本与劳动之后。的贡献程度。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历了长达2O多年的快2研究方法与数据处理速增长,可以说再一

6、次创造了世界经济增长的奇迹。如此快速的增长就使得国内外的学者从未停止过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近半个世纪以来,继索洛开创测算技术进步贡献率的方源泉和绩效的研究。法之后,众多学者提出了一系列测算方法和相应的具有一定较早研究全要素生产率与中国经济增长关系问题的国外严格假设前提的分析模型。总的来看,技术进步的测定方法学者是邹至庄(Chow)。他从上世纪80年代就开始关注中国大体上可分为两大类:一是技术进步指标综合指数法,即利的经济发展,并于1993年对中国1952至1980年农业、工用反映技术进步指标体系中的个体指数加权算术平均或加权业、建设业、交通运输业和商业五个行业的生产函数进行估几何平均得到

7、综合指数作为技术进步水平;二是技术进步数计。他认为这个时期,中国没有技术进步,经济的增长绝大学模型法,如C—D生产函数、CES生产函数、VES生产函部分是靠资本投入推动的。邹至庄和Li等人(2002)再次通数等。前者因指标体系和权数的不确定性应用较少,而后者过估计c—D生产函数,来解释1952年以来中国的经济增也都是在一定严格的前提假设下对现实经济系统的某种简长。结果表明,中国在1952至1978年问的全要素生产率保化,测算出的技术进步贡献率精度有限。虽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