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7736171
大小:14.50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9-02
《可溶性还原糖的鉴定原理.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生物组织中还原糖与蛋白质的鉴定》学案陈臻一、可溶性还原糖的鉴定原理:生物组织中普遍存在的可溶性糖种类较多,常见的有葡萄糖、果糖、麦芽糖和蔗糖。前三种糖的分子内都含有游离的具有还原性的半缩醛基,因此叫还原性糖;蔗糖的分子内没有游离的半缩醛基,因此叫非还原性糖,不具有还原性。实际上本实验中,用斐林试剂只能检验生物组织中可溶性的还原糖存在与否,而不能鉴定可溶性的非还原性糖。可溶性还原糖与斐林试剂(质量浓度为0.1g/ml的氢氧化钠溶液和质量浓度为0.05g/ml的硫酸铜溶液配制而成)混合后,可以生成砖红色沉淀。用斐林试剂鉴定可溶性还原糖时, 溶液的颜色变化过程为:浅蓝色 到 棕色 再到
2、 砖红色二、蛋白质的鉴定原理:鉴定生物组织中是否含有蛋白质时,常用双缩脲法,使用的是双缩脲试剂。双缩脲试剂的成分是质量浓度为0.1g/ml的氢氧化钠溶液和质量浓度为0.01g/ml的硫酸铜溶液。在碱性溶液NaOH中,双缩脲(H2NOC-NH-CONH2)能与Cu2+ 作用,形成紫色或紫色的络合物,这个反应叫双缩脲反应。由于蛋白质分子中含有很多与双缩脲结构相似的肽键,因此,蛋白质都可与双缩脲试剂发生颜色反应,从而用来鉴定蛋白质的存在。题例领悟例1:用斐林试剂鉴定可溶还原糖时,溶液的颜色变化过程为:A、浅蓝色 棕色 砖红色 B、无色 浅蓝色
3、 棕色C、砖红色 浅蓝色 棕色 D、棕色 绿色 无色解析:斐林试剂的甲液和乙液混合均匀后,立即生成浅蓝色的Cu(OH)2沉淀。Cu(OH)2与加入的葡萄糖在加热的条件下,能够生成砖红色的Cu2O沉淀。因此,答案为A例2:将面团包在纱布中在清水中搓洗,鉴定黏留在纱布上的黏稠物质和洗出的白浆用的试剂分别是:A、碘液、苏丹Ⅲ溶液 B、双缩脲试剂、碘液C、双缩脲试剂、苏丹Ⅳ染液 D、碘液 、斐林试剂解析:白浆为淀粉,淀粉遇碘变蓝,黏稠物质为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因此,答案为B
4、自我评价一、选择题:1、徒手切片时的刀口方向应是 ( )A、向前 B、向内 C、向左 D、向右2、在鉴定蛋白质样品时,加双缩脲试剂的正确操作方法是 ( )A、先加A液,混合后再加B液 B、先加B液,混合后再加A液C、A、B液混合后立即加入 D、上述方法都可以采用3、在生物组织中可溶性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实验中,对实验材料的选择叙述中,错误的是
5、 ( )A、甘蔗茎的薄壁组织、甜菜的块根等,都含有较多的糖且近于白色,因此可以用于进行可溶性还原糖的鉴定B、花生种子含脂肪多且肥厚,是用于脂肪鉴定的理想材料C、大豆种子蛋白质含量高,是进行蛋白质鉴定的理想的植物组织材料D、鸡蛋清蛋白质多,是进行蛋白质鉴定的动物材料4、下列关于实验一操作步骤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用于鉴定可溶性还原糖的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可直接用于蛋白质的鉴定B、脂肪的鉴定实验中需要用显微镜才能看到被染成橘黄色的脂肪滴C、鉴定可溶性还原糖时,要加入斐林试剂甲液摇匀后,再加入乙液D、
6、用于鉴定蛋白质的双缩脲试剂A液与B液要混合均匀后,再加入含样品的试管中,且必须现混现用5、某学生在显微镜下观察落花生子叶的切片,当转动细准焦螺旋时,有一部分细胞较清晰,另一部分较模糊,这是由于 ( )A、反光镜末调好 B、标本切得厚薄不均C、细准焦螺旋末调好 D、显微镜物镜损坏6、在可溶性还原糖及蛋白质鉴定时,事先留出一些组织样液的目的是 ( )A、与反应后混合液的颜色做对比 B、失败后再重做一次C、下次实验再用 D、组织样液过多颜色反应不明显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