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岛自然地理.doc

黄岛自然地理.doc

ID:57720405

大小:48.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20-09-02

黄岛自然地理.doc_第1页
黄岛自然地理.doc_第2页
黄岛自然地理.doc_第3页
黄岛自然地理.doc_第4页
黄岛自然地理.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黄岛自然地理.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黄岛自然地理第二节 自然地理  一 、地质 地貌  地质 黄岛区除大面积的第四系地层以外,中生代之后,随着胶莱断陷盆地的不断沉降,在前震  旦系古老的片麻岩基底之上,沉积了一层火山岩系、火山碎屑岩和沉积碎屑岩系。主要出露有:太古界、远古界、侏罗系、白垩系和第四系5个时代单位的地层。区境西部的龙雀山、窝洛子、老君塔山一带出露有较纯的大理岩、角闪石片麻岩,系变质岩,属太古界胶东群的地层。  地貌 黄岛区属鲁东丘陵区,是由于断裂抬升和岩侵喷发形成的穹状低山丘陵。境内山岭起伏,沟壑纵横。西部是小珠山山脉,陡峻挺

2、拔,绵延数十里,向东、向北延伸,与西侧胶南县形成了自然分界线。其主峰海拔724.9米,北部有老君山、龙雀山、抓马山。东面濒海,海岸线蜿蜒曲折,长达102.6公里,岛屿众多,港汊遍布。东南面薛家岛为一半岛,与青岛市太平角相对,把胶州湾与黄海分开。中部为一海积平原,整个地形呈西高东低之势。   黄岛区地质构造处于华北地台鲁东地质的海阳—高密坳陷和胶南隆起的过渡区。自太古代以来,长期处于稳定上升,剥蚀夷平过程中。到了中生代晚期才产生强烈的地壳运动,除沿老的断裂构造活动外,还产生了一些新的构造,同时岩浆活动和火山喷发

3、,在坳陷区形成了厚层的沉积岩。黄岛区的地貌格局也是在此期间形成的。由于受断层和节理的影响,形成了断裂构造,而褶皱构造不甚发育。 10 区境内岩性为燕山期花岗岩。从地层构造看,下元古界胶南群的片岩、片麻岩、燕山晚期侵入岩等,主要分布在小珠山山麓,中生界白垩系青山细砂岩、砂砾岩夹粉岩、页岩,分布于薛家岛镇东部、北部及黄岛东北部。新生界第四系冲积砂层主要分布在辛积公路东部平原,为区境内最古老的地层。在薛家岛一带出露的安山岩系火山岩的一种,其时代属于下白垩系青山组地层。辛安小盆地系沉积碎屑岩区,属第四系地层。大石头南侧

4、出露的火山碎屑岩属于下白垩系青山组地层。黄岛、徐戈庄、薛家岛等地出露的各类花岗岩、白岗岩,统属岩浆岩,为白垩系地层。 全区低山面积占总面积的22.8%,海拔高度在150米以上。其地面坡度陡峭,相对落差大。一般坡度在25度以上,山顶岩石裸露,中下部土层浅薄,多砾石。丘陵面积最大,占全区总面积的50%,海拔高度在50—150米之间。其地貌为荒坡岭,岭坡梯田、坡麓梯田,是由坡积、洪积物形成。薛家岛镇、柳花泊乡、辛安镇西部多属此地形。平原、沿海低地占面积的27.2%。海拔高度在50米以下,地形较平坦,微向东倾斜,是沿河两

5、岸和河流入海地区之地段。它由河流冲积物和海积物形成,土层较厚。辛安平原及沿海平地、滩涂属此类。  区东部大部分是由高程20米左右的海蚀地和高程50米左右的缓丘组成。薛家岛,由高程100米以上的低山和缓丘组成。西面为低山丘陵,山石多为花岗岩,全区除辛安镇东部近海处由河流冲积物形成的平均海拔3米的平原外,其他均属丘陵山地。全区山海相连,岛礁、海湾、岬角遍布整个海岸。基底坚实,湾内航道水深,不冰不淤。  二、山脉   黄岛区境内主要是小珠山山脉,该山脉向东,向北延伸。大小山头遍布全区,仅有名称、海拔在百米以上者

6、即有42座。其中抓马山、龙雀山、老君塔山一线自西向东,形成了黄岛区西北部与胶南县的自然分界;西洞山、小珠山、扎营山、大黑涧山一线自东向西、形成了黄岛区西南部与胶南县的自然分界线;石灰山、大楼沟、石锅一线自南向北,形成了黄岛区西部与胶南县的自然分界线。分布在薛家岛镇、黄岛镇的各山,依陆傍海,构成山海奇观。 三、河流 10 南辛安河 发源于小珠山北侧大箍顶山区。自西向东经上庄村,下庄村内(此段又称下庄河)、西南辛安村南、蜊汊泊村北、台头、港头臧村前,入黄岛前湾海。全长12公里。河床平均宽50米。流域面积17.4平方

7、公里。干流坡降为14%。百年一遇防洪流量为580立方米/秒。上游源短流急,侧向切割严重,系季节性主要防洪河道。  辛安前河 发源于辛安镇洞门后西山的狐狸崖沟。流经西洞门水库、赵家河村南德利沟村北、辛安村南、薛家泊子与港头臧之间,东入黄岛前湾海。全长7公里。其中,自源头至德利沟一段支流较多,河床蜿蜒狭窄,故原称九曲河。1964年后,辛安公社开始分段治理,将辛安后河一大支流汇入。1983年,全河治理结束。上游河床宽12米,中下游河床宽30—40米,基本达到十年一遇的防洪标准。  辛安后河 《增修胶志》称新安河,

8、一条支流发源于柳花泊乡东北部的七甲山前。从窝洛子村西向东,经殷家河村南(原村址),至大山子南侧的岔路口。群众称该段为窝洛子河,或称十八道河。一说该段河流有18条河沟从南北两山汇入。一说走该段河流需跨越南北弯曲的河水18次,故名。由岔路口南下,穿过泥沟泊村,转东南绕到辛安村后向东,经李家泊子村前入镰湾河。全长10公里。1958年后,上游先后建成了窝洛子水库,殷家河水库,黄道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