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7681573
大小:46.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08-31
《石壁精舍还湖中作.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石壁精舍还湖中作教学目标:1、熟记有关谢灵运的文学常识;2、体会谢灵运诗歌摹写意向、注重写实的特点;3、领会谢灵运诗“由人工而达到自然”的艺术魅力。教学重点:1、谢灵运山水诗的特点;2、谢诗以山水表达哲理的特点。教学难点:比较谢灵运的山水诗和陶渊明的田园诗,体会谢灵运,陶渊明描写自然景物在方法上的异同。教学方法:文本细读法、点拨法、提问法。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步骤:一、导入人们将自然的山山水水纳入审美视野,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自然山水大量出现在诗歌中也在此时。山水文学的兴起与玄学发展有关。“以山水对玄言”是玄学发展的一个
2、阶段,当时的玄学家喜欢在观游山水中品悟自然天地之道。山水之中会有什么道理呢?“智者乐水,仁者乐山,”山水的形态常能唤起我们心中相应的情感,也能让我们体会到一些道理。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是我们山水诗鼻祖谢灵运的山水诗代表作《石壁精舍还湖中作》。二、作者介绍谢灵运(385—433),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县)人。出身世族,为东晋名将谢玄之孙,袭封康乐公,世称“谢康乐”。曾任相国从事中郎、永嘉太守、侍中、临川内史等职。灵运性嗜山水,每出游,从者数百,后因政治纠葛被杀。谢灵运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大量创作山水诗的诗人,是中国山水诗的开创
3、者。谢灵运的山水诗对自然景物刻画细致,常以游踪顺序安排诗歌结构,语言清新自然,在一定程度上破除了东晋诗坛玄言弥漫的风气。有《谢康乐集》。三、背景介绍宋景平元年(423)秋天,谢灵运托病辞去永嘉太守(治所在今浙江温州)职务,回到故乡会稽始宁(今浙江上虞)的庄园里。这里曾是他曾祖父谢安高卧之地,又是他祖父谢玄最初经营的庄园,规模宏大,包括南北二山,祖宅在南山。谢灵运辞官回家后,又在北山别营居宅。石壁精舍就是他在北山营立的一处书斋。精舍,即儒者授生徒之处,后人亦称佛舍为精舍。湖,指巫湖,在南北二山之间,是两山往返的唯一水道。此
4、诗当作于元嘉元年(424)至三年之间。四、分析与讲解1、朗读诗歌2、词语解释精舍:即儒者授生徒之处,后人亦称佛舍为精舍。气候:阴阳、冷热。昏旦:早晚。清晖:明净的光辉。憺(dàn):安适。霏:雪花飘飞的样子。映蔚:相互辉映,蔚郁多彩。披拂:犹扇动,言行动时扇动空气,有凉飕飕的快感。偃:息。摄生客:注意保养生命的人。3、文本细读如果让你写一篇游览所见所感的文章,你该如何安排文章结构?所见之景应该挑选那些最可观、最让人动心的来写;所感之情(理)应该择最深刻的来写。确定这些之后,再思考如何谋篇布局,如何将所见和所感结合起来。现
5、在大家来看看谢灵运是如何安排他游览时的所见和所感的。首先,诗歌可分为几部分?每部分写什么?诗歌可分为三部分:前六句写石壁游览的乐趣。次六句写归来时所见晚景。后四句写从一天游览中得到的理趣。第一部分:昏旦变气候,山水含清晖。起首两句从大处、虚处勾勒山光水色之秀美:山间从清晨的林雾笼罩,到日出之后雾散云开,再到傍晚暝色聚合,一天之内不仅气候冷暖多变,而且峰峦林泉、青山绿水在艳丽的红日光辉照耀下亦五彩缤纷,明暗深浅,绚烂多姿,使人目不暇接,赏心悦目。“昏旦”、“气候”,从时间纵向上概括了一天的观览;“山水”、“清晖”,则从空间
6、横向上包举了天地自然的立体全景,而分别着一“变”字、“含”字,则气候景象之变态出奇,山光水色之孕大含深,均给读者留下了遐思逸想。两句看似平常,却蕴含博大丰富。清晖能娱人,游子澹忘归用顶真手法蝉联而出,承接自然。诗人不说留恋山水,乐而忘返,反说山水娱人,仿佛山水清晖也解人意,主动挽留诗人。真所谓“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人间词话》)”。出谷日尚早,入舟阳已微。这两句承上启下。走出山谷时天色还早,及至进入巫湖船上,日光已经昏暗了。这两句既点明游览是一整天,与首句“昏旦”呼应;又为下文写傍晚湖景埋好伏笔,作好过渡。第二部
7、分:林壑敛瞑色,云霞收夕霏。芰荷迭映蔚,蒲稗相因依。实写、详写湖中的晚景:傍晚,林峦山壑之中,夜幕渐渐收拢聚合;天空中飞云流霞的余氛,正迅速向天边凝聚。湖水中,那田田荷叶,重叠葳蕤,碧绿的叶子抹上了一层夕阳的余辉,又投下森森的阴影,明暗交错,相互照映;那丛丛菖蒲,株株稗草,在船桨剪开的波光中摇曳动荡,左偏右伏,互相依倚。这四句从林峦沟壑写到天边云霞,从满湖的芰荷写到船边的蒲稗,描绘出一幅天光湖色映辉的湖上晚归图,进一步渲染出清晖娱人、游子憺然的意境。这一段的写法,不仅以路线行踪为线索、井然有序,而且笔触细腻、精雕细琢,毫
8、发毕肖。在取景上,远近参差,视角多变,构图立体感、动态感强;在句法上,两两对偶,工巧精美。这一切,都体现出谢诗“情必极貌以写物,辞必穷力而追新”的特点。虽系匠心锤炼,却又归于自然。披拂趋南径,愉悦掩东扉。写诗人舍舟陆行,拨开路边草木,向南山路径趋进。到家后轻松愉快地偃息东轩,而内心的愉悦和激动仍未平静。这一“趋”一“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