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风病(脑梗死)诊疗方案(精).pdf

中风病(脑梗死)诊疗方案(精).pdf

ID:57536592

大小:410.15 KB

页数:10页

时间:2020-08-27

中风病(脑梗死)诊疗方案(精).pdf_第1页
中风病(脑梗死)诊疗方案(精).pdf_第2页
中风病(脑梗死)诊疗方案(精).pdf_第3页
中风病(脑梗死)诊疗方案(精).pdf_第4页
中风病(脑梗死)诊疗方案(精).pdf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风病(脑梗死)诊疗方案(精).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精品文档中风病(脑梗死)诊疗方案方案说明:本方案适用于针灸治疗中风病(脑梗死)急性期及恢复期的患者。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科研协作组起草制定的“《中风病诊断疗效评定标准》(试行,1995年)”。(1)主症:偏瘫,神识昏蒙,言语蹇涩或不语,偏身感觉异常,口舌歪斜。(2)次症:头痛,眩晕,瞳神变化,饮水发呛,目偏不瞬,共济失调。(3)起病方式:急性起病,发病前多有诱因,常有先兆症状。(4)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具备2个主症以上,或1个主症、2个次症,结合起病、诱因、先兆症状、年龄即可确诊;不具备上述条件,

2、结合影像检查结果亦可确诊。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1)急性起病;(2)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少数为全面神经功能缺损;(3)症状和体征持续数小时以上;(4)脑CT或MRI排除脑出血和其他病变;(5)脑CT或MRI有责任梗死病灶。(二)疾病分期1.急性期:发病2周内。2.恢复期:发病2周至6个月。3.后遗症期:发病6个月以后。(三)病类诊断1.中脏腑:中风病有意识障碍者。2.中经络:中风病无意识障碍者。(四)证候诊断1.中经络(1)肝阳暴亢:半身不遂,舌强语蹇,口舌歪斜,眩晕头痛,面红目赤,心烦易怒,口苦咽干,便秘

3、尿黄。舌红或绛,苔黄或燥,脉弦有力。(2)风痰阻络: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舌强言蹇,肢体麻木或手足拘急,头晕目眩。1欢迎下载。精品文档舌苔白腻或黄腻,脉弦滑。(3)痰热腑实:半身不遂,舌强不语,口舌歪斜,口粘痰多,腹胀便秘,午后面红烦热。舌红,苔黄腻或灰黑,脉弦滑大。(4)气虚血瘀:半身不遂,肢体软弱,偏身麻木,舌歪语蹇,手足肿胀,面色淡白,气短乏力,心悸自汗。舌质暗淡,苔薄白或白腻,脉细缓或细涩。(5)阴虚风动:半身不遂,肢体麻木,舌强语蹇,心烦失眠,眩晕耳鸣,手足拘挛或蠕动。舌红或暗淡,苔少或光剥,脉细弦或数。2.中脏腑(1)风火蔽窍:突然昏倒,不

4、省人事,两目斜视或直视。面红目赤,肢体强直,口噪,项强,两手握紧拘急,甚则抽搐,角弓反张。舌红或绛,苔黄而燥或焦黑,脉弦数。(2)痰火闭窍:突然昏倒,昏愦不语,躁扰不宁,肢体强直。痰多息促,两目直视,鼻鼾身热,大便秘结,舌红,苔黄厚腻,脉滑数有力。(3)痰湿蒙窍:突然神昏嗜睡,半身不遂,肢体瘫痪不收。面色晦垢,痰涎涌盛,四肢逆冷。舌质暗淡,苔白腻,脉沉滑或缓。(4)元气衰败:神昏,面色苍白,瞳神散大,手撒肢逆,二便失禁,气息短促,多汗肤凉。舌淡紫或萎缩,苔白腻,脉散或微。二.治疗方案(一)针刺治疗1.治则:醒脑开窍针法为主,根据中风的不同症状,使用不

5、同穴位配伍。(1)中经络:醒脑开窍、滋补肝肾、疏通经络。(2)中脏腑(闭证):开窍启闭。(3)中脏腑(脱证):回阳固脱、醒神开窍。(4)中风并发症:疏通经络、通关利窍。2.配方(1)中经络主穴I:内关、水沟、三阴交主穴II:内关、印堂、上星、百会、三阴交辅穴:极泉、尺泽、委中主方II主要作为主方I的替换穴位施用,更多用于中风恢复期。操作:2欢迎下载。精品文档主方I:先刺双侧内关,直刺0.5~1寸,施捻转提插的复式手法,施术1分钟;水沟在鼻中隔下向上斜刺0.3寸,施雀啄手法,以眼球湿润或流泪为度;三阴交沿胫骨内侧后缘进针1~1.5寸,针尖向后斜刺与皮肤

6、呈45°角,施提插补法,至患侧下肢抽动3次为度。主方II:先刺双侧内关,直刺0.5~1寸,施捻转提插的复式手法,施术1分钟;再刺印堂穴,向鼻根斜刺,进针0.3~0.5寸,采用轻雀啄手法(泻法),以流泪或眼球湿润为度;继刺上星,选3寸毫针沿皮平刺透向百会,施用小幅度高频率捻转补法,即捻转幅度小于90°,捻转频率为120~160转/分钟,行手法1分钟;三阴交沿胫骨内侧后缘进针1~1.5寸,针尖向后斜刺与皮肤呈45°角,施提插补法,至患侧下肢抽动3次为度。辅穴:极泉在原穴下1寸处,直刺1~1.5寸,施提插泻法,以患侧上肢抽动3次为度;尺泽屈肘成120°角直

7、刺0.5~1寸,施提插泻法,以患侧前臂及食指抽动3次为度;委中仰卧位直腿抬高取穴,直刺0.5~1.5寸,施提插泻法,以患侧下肢3次抽动为度。辨证加减:肝阳暴亢证,针刺加太冲、太溪,捻转泻法;风痰阻络证,针刺加丰隆、合谷,提插泻法;痰热腑实证,针刺加行间、丰隆,捻转泻法;气虚血瘀证,针刺加气海、血海,气海施捻转补法,血海施提插泻法;阴虚风动证,针刺加太溪、风池,提插补法。(2)中脏腑(闭证)内关、水沟、十二井穴。操作:内关、水沟刺法同前;十二井穴以三棱针点刺出血。(3)中脏腑(脱证)内关、水沟、气海、关元、神阙、太冲、内庭、气舍。操作:内关、水沟刺法同

8、前;气海、关元、神阙用雷火针或隔盐灸、隔姜灸、隔附子饼灸法,持续时间4~8小时,不以壮数为限;太冲、内庭直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