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7517417
大小:461.38 KB
页数:7页
时间:2020-08-26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新同步人教版必修2作业与测评:课时作业5 离 骚 Word版含解析.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课时分层作业(五)[基础运用层]1.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B.忳郁邑余侘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C.进不入以离尤兮,退将复修吾初服D.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D[A项,“错”通“措”。B项,“邑”通“悒”。C项,“离”通“罹”。]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謇朝谇而夕替替:替换.B.谣诼谓余以善淫谣诼:造谣、诽谤..C.忍尤而攘诟尤:厉害.D.岂余心之可惩惩:惩罚.B[A项,替:废弃、贬斥。C项,尤:责骂。D项,惩:受创而改变。]3.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A.①长太息以掩涕兮②又申之以揽茝..
2、B.①怨灵修之浩荡兮②鸷鸟之不群兮..C.①屈心而抑志兮②忍尤而攘诟..D.①虽九死其犹未悔②虽体解吾犹未变兮..A[A项,①连词,表并列;②介词,因为。B项,“之”都是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C项,“而”都是表并列关系的连词。D项,“虽”都是连词,“即使”。]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①偭规矩而改错②吾独穷困乎此时也③何方圜之能周兮④忽反顾以游........目兮⑤佩缤纷其繁饰兮⑥自前世而固然⑦宁溘死以流亡兮⑧伏清白以死........直兮A.①②③⑤B.②④⑤⑥C.①④⑤⑧D.③⑤⑦⑧C[①规矩,古今同义,均为“一定的标准、法则或习惯”的意思。
3、②穷困,古义:(路)阻塞不通,引申为走投无路。今义:经济上困难。③方圜,古义:形容词用作名词,方枘,圆凿。今义:比较广,泛指事物的形状、性状;指方法、准则;指天地间。④反顾,古今同义,均为“回头看”的意思。⑤缤纷,古今同义,均为“繁多而杂乱的样子”。⑥固然,古义:本来这样。今义:连词,一是表示承认某事实,引起下文的转折;二是表示承认甲事实,也不否认乙事实。⑦流亡,古义:随流水而消逝。今义:因灾害或政治原因而被迫离开家乡或祖国。⑧清白,古今同义,均为“品行纯洁,没有污点”。]5.下面句子的词类活用现象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长余佩之陆离A.高余冠之岌岌兮B.固前圣之所厚C.哀民
4、生之多艰D.鸷鸟之不群兮A[A项和例句中的“长”和“高”均为形容词的使动用法;B项,“厚”为形容词用作动词;C项,“哀”形容词的为动用法;D项,“群”名词用作动词。]6.从句式的角度看,下列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是()A.謇朝谇而夕替B.步余马于兰皋兮C.不吾知其亦已兮D.高余冠之岌岌兮A[A项,被动句,其他为倒装句。]7.下列各句中,文学文化常识解说错误的一项是()A.屈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他是“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者,开辟了“香草美人”的传统。屈原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集体歌唱到个人独创的新时代。B.《楚辞》与因十五《国风
5、》而称为“风”的《诗经》相对,分别为中国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的鼻祖。后人也常以“风骚”代指诗歌,或以“骚人”称呼诗人。C.楚辞体的特点是结构宏伟、想象丰富、句式灵活,篇幅、字句较长,形式也较自由,并多用“兮”字以助语势。以屈原、宋玉等为代表作家,代表作品包括屈原《离骚》《九歌》《九章》等。D.《离骚》是战国诗人屈原创作的文学作品,作品倾诉了对楚国命运和人民生活的关心,“哀民生之多艰”,叹奸佞之当道,是我国古代最长的叙事诗。D[“叙事诗”错误,应该是“抒情诗”。]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屈原在《离骚》中表达自己虽严以律己,但仍遭免职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6、____,__________________”。(2)屈原在《离骚》中以饱蘸激情的笔墨,发出长声叹息,哀伤人民生活多灾多难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屈原在《离骚》中表现自己虽然遭到不公的待遇,但仍誓死不悔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离骚》中表现诗人宁愿随水而逝,也不愿苟同世俗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余虽好修姱以羁兮謇朝谇而夕替(2)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3)亦
7、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4)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阅读提升层]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2题。屈原列传司马迁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为楚怀王左徒。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平属草稿未..定。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以为‘非我莫能为’也。”王怒而疏屈平。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