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7516594
大小:414.32 KB
页数:7页
时间:2020-08-26
《2019-2020学年高中新教材语文人教版必修上册习题:第二单元 课时优案9 芣苢 文氏外孙入村收麦 Word版含解析.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课时优案9芣苢文氏外孙入村收麦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最近到村子里去转转,发现乡村很自卑。农耕文明经过几千年的培养,那种“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式的自信和存在感,完全被电视里宣传的那个时髦世界几乎击垮了。那个黑盒子日复一日地通过广告、娱乐明星、肥皂剧暗示着,那种、与世无争、勤俭节约……的生活世界必须赶紧抛弃,生活在别处。勤劳致富,不能致富的勤劳是愚昧的。如果既不穷,也没有富,仅仅是热爱劳动,热爱田野,有着“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的陶渊明式的世界观,“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那么就是
2、朝着狂奔了。乡村已经没有信心再肯定“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式的诗意世界。今日中国的舆论使“乡土中国”。最后使中国人对自己的历史。没有历史的中国固然一切可以从头开始,从学着西方人使用刀叉开始,但用乡村路旁的竹子制造的筷子永远会唤起乡愁。()过去,我们“衣锦还乡”,我们“落叶归根”,如今我们衣锦灿烂,乡却不在了,根也不在了。西方人喜欢“在路上”,他们跟着摩西。我们也“在路上”了,我们跟着谁?——乡愁。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几千年农耕文明培养起来的,那种“昼出耘田夜绩麻
3、,村庄儿女各当家”式的自信和存在感,完全被电视里宣传的那个时髦世界几乎击垮了。B.几千年农耕文明培养起来的,那种“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式的自信和存在感,几乎完全被电视里宣传的那个时髦世界击垮了。C.农耕文明经过几千年的培养,那种“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式的自信和存在感,几乎完全被电视里宣传的那个时髦世界击垮了。D.几千年农耕文明培养起来的,那种“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式的自信和存在感,电视里宣传的那个时髦世界几乎完全把它击垮了。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和修改。画线句
4、有两处错误。一是中途易辙,原句一开始的主语是“农耕文明”,后面又变成“自信和存在感”。排除C项。同时D项也存在中途易辙,开始主语是“自信和存在感”,后面又变成“那个时髦世界”,排除D项。“完全……几乎……”前后矛盾。排除A项。故选B。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A.安常处顺走投无路名誉扫地自暴自弃B.知足常乐穷途末路声名狼藉自惭形秽C.安常处顺穷途末路声名狼藉自暴自弃D.知足常乐走投无路名誉扫地自惭形秽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成语的辨析。知足常乐:知道满足,就总是快乐,形容安于已经得到
5、的利益、地位,对现有生活满足,是心态,褒义。安常处顺:习惯于正常生活,处于顺利境遇。指生活处境,中性词,不合语境。这里和“与世无争、勤俭节约”并列的应该是“知足常乐”。排除A、C两项。穷途末路:穷途:处境困窘。形容客观上到了无路可走的地步。走投无路:比喻陷入绝境,投奔无门,可以指世态炎凉。这里是强调客观上无路可走的地步,用“穷途末路”。排除D项。声名狼藉:形容声望和名誉败坏到极点,不可收拾。名誉扫地:指彻底失去声誉。这里强调的是乡土中国的名誉坏到极点,用“声名狼藉”。自惭形秽:因为自己不如别人而感到惭
6、愧。自暴自弃:自己瞧不起自己,甘于落后或堕落。这里指中国人对自己的历史感到惭愧,用“自惭形秽”。综上,故选B。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重要的是,毁灭抛弃“乡土中国”的结果,我们今天已经日益感觉到了,巨大的乡愁正在人心深处蔓延。B.重要的是,巨大的乡愁正在人心深处蔓延,毁灭抛弃“乡土中国”的原因,我们今天已经日益感觉到了。C.尽管如此,巨大的乡愁正在人心深处蔓延,毁灭抛弃“乡土中国”的结果,我们今天已经日益感觉到了。D.尽管如此,毁灭抛弃“乡土中国”的原因。我们今天已经日益
7、感觉到了,巨大的乡愁正在人心深处蔓延。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表达的准确、连贯。根据前后文逻辑,没有转折关系,所以“尽管如此”是错的,排除C、D两项;B项,“巨大的乡愁正在人心深处蔓延”是“毁灭抛弃‘乡土中国’”的结果,不是原因,排除B项。故选A。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诗经·芣苢》这首诗生动地表现了妇女们采集野菜的劳作过程,而《诗经·氓》中表现女主人公每天都早起晚睡、辛勤劳作的两句是:,。(2)《文氏外孙入村收麦》描写了新麦成熟,外孙们主动帮自己收麦的场景。白居易《观刈麦》中,描写妇女儿童
8、支援农忙场景的诗句是:,。(3)绿树青山,孟浩然与故人“”,是举杯对酌、闲谈农事的惬意;簌簌枣花里,苏轼一句“”,飘散着果蔬清新的气息。(4)孟浩然《过故人庄》中描写了优美的田园风光的千古名句是:,。答案(1)夙兴夜寐靡有朝矣(2)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3)把酒话桑麻牛衣古柳卖黄瓜(4)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1.[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芣苢》《文氏外孙入村收麦》描写了古人的日常生活与劳作场景,我们能从中感受到他们劳动时的欢乐与情趣。试结合诗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