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7509185
大小:29.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20-08-26
《【语文S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精品教案:《语文百花园》五.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语文百花园》五一、教学目标: 1.体会词语的不同感情色彩,按照不同感情色彩给词语分类. 2.了解两种批注方式,学习做读书笔记 3.开展“祖国在我心中”主题活动,抒发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4.练习说明的表达方法. 二、教学课时:4课时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体会词语的不同感情色彩,按照不同感情色彩给词语分类. 2.了解两种批注方式,学习做读书笔记 二、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两种批注方式,学习做读书笔记 三、教学过程: 1.导入;同学们,今天又到了游览语文百花园的时候了,我们快看看,这座百花园里都
2、有哪些迷人“景色”,让我们欣赏?请你浏览一下,看看你能提取哪些信息? 2.新课: (1)了解词语具有感情色彩: ①读词语,思考每组的两个词语感情色彩有什么不同?你有什么发现? 读读“泡泡”里的话. “带有赞许、喜爱的感情色彩”的词语叫“褒义词”,“带有厌恶、憎恨的感情色彩”的词语叫“贬义词”. ②你能读读下面的词语,给词语分类吗? 褒义:真诚善良视死如归心急火燎 贬义:凶残虚伪暴跳如雷贪生怕死 拓展: A除了以上这些词语,你还能写出几个褒义词、贬义词吗? B除了褒义词、贬义词以外,还有一些介于中间的词语,叫“中性词”.你
3、能举出几个这样的词语吗? (2)学习写读书笔记 ①阅读125——127页内容,你学懂了什么? ②汇报交流: A阅读宁宁和丫丫对话,你读懂了什么? 认识两种批注方式:眉批是写在文章上方的空白处,旁批是把自己思考或体会写在文章旁边的空白处. 做批注好处:对理解文章内容、学习语言表达都有益处. B阅读阅读平台 先自己把故事读一读,想一想有什么感受. 再看一看别人的批注,对照一下自己的认识 最后,另选几处有感触的地方,尝试进行眉批及旁批. C拓展: 阅读需要把自己的感受随时记录下来.我们都有哪些种批注呢? ①写感想式批注:记
4、录自己阅读的感受、想法 ②质疑式批注:把读书的疑问记录下来 ③评价式批注:记录自己阅读后对文章褒贬看法 ④补充式批注:顺着作者的思路,依照作者的写法,接着为作者补充.也可以称得上仿写、续写. ⑤联想式批注:由此及彼,能够自觉的由文本迁移到文外. D阅读一篇短文,交流自己的批注. 独立阅读,写批注 小组交流,相互学习 (3)积少成多 背诵《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作业:阅读一篇短文,做学习笔记.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表达能力. 2.抒发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
5、,读了本单元的课文,大家心情久久不能平静.爱国志士们的情怀,深深地打动了我们,使我们也想说些什么.经过这么长的准备时间,大家分小组搜集了资料、写稿、进行了演练,今天我们就汇报. (二)新课: 1.提出要求: 演讲者:观点明确,条理清楚,语气、语调、手势和演讲内容协调.朗读时,注意读出作品的情感与语调. 听众:认真听,听后进行评议,以红花的形式给出评议.评出本班此次演讲活动的优胜者. 2.演讲、评议 ①抽签. ②按照抽签顺序进行演讲. ③群众评委评议: 演讲题目内容形式 观点条理感染力新颖情感表演辅助手段 3.评出本次活
6、动的优胜者. 4.活动总结 作业:写一份活动总结,简要回顾本次活动的过程,写出大家的 收获与感受,还可以写一写以后开展活动的想法.字数不少于400字. 第三课时(作文指导课) 一、教学目标: 1.指导选材 2.练习说明的表达方法. 二、教学重点:怎样写具体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 同学们,上星期老师布置一个任务,请同学们找出自己认为最好的绘画作品或摄影作品拿来,进行展示.今天,我们把大家拿来的作品汇集在一起,开展一个绘画、摄影作品展览,同学们要仔细观察、欣赏,选出最能打动你的作品,并试
7、着把它介绍出来,谁介绍的好,谁就被评为“最有品位的观众”. (二)新课: 1.指导选材 ①提问:要想成为最有品位的观众,我们首先要做什么? ②引导学生认识到选材的重要. 请2——3位同学展示自己选好的作品,并说说为什么喜欢它?相机指导: 要练就一双火眼金睛,发现作品最突出的特点. ③大家尝试用发现的眼光重新欣赏自己中意作品的特点. 2.指导怎样介绍 ①明确本次作文要求 发现自己最中意的作品还不够,还要有足够的理由来说明你选它的原因,这就需要我们来向评委们介绍这幅作品. 要想介绍得好,哪位同学能说说,你认为在介绍过程中应注
8、意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 按照一定顺序介绍.(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中间到两边等) 介绍得要具体. 要把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 教师随机板书以上要求 ②明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