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1.5 定滑轮和动滑轮|教科版.docx

【精品】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1.5 定滑轮和动滑轮|教科版.docx

ID:57471303

大小:21.40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8-23

【精品】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1.5 定滑轮和动滑轮|教科版.docx_第1页
【精品】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1.5 定滑轮和动滑轮|教科版.docx_第2页
资源描述:

《【精品】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1.5 定滑轮和动滑轮|教科版.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定滑轮和动滑轮》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课是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工具和机械》的第五课时。在此之前,学生已经认识了杠杆类工具和轮轴机械。在这一课中,学生将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这两种简单机械,并将分别通过观察钩码的数量和用测力计测量这两种方法研究滑轮的省力情况。【学情分析】定滑轮对于农村学生来说,不是太熟悉。因为它的位置比较高,比较隐蔽,真正见到过的为数不多,动滑轮也常与吊钩组合在一起,也不易看到,所以学生对这机械的感性认识是比较缺乏的。所以老师在课前要注意搜集一些滑轮的照片,最好是在学生周围熟悉的,但不太注意的滑轮图片,

2、使学生感觉到它与我们生活的接近。【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知道定滑轮固定在一个地方,不能随着物体的移动而移动。 知道动滑轮不固定,可以随着重物的移动而移动。 了解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不相同。过程与方法:通过自行设计实验方案来研究定滑轮是否省力、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不同作用。情感、态度、价值观:意识到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不同作用,发展探究简单机械的兴趣。教学重点:认识滑轮的工作原理。教学难点:通过实验来认识其工作原理。教学准备:铁架台、滑轮、钩码、线、测力计、实验计划表教学过程:一、复习请学生说说对前面学习的杠杆类工具和轮轴的认识。(为后

3、面揭示定滑轮和动滑轮实质是杠杆做准备)二、创设情景导入新课1、ppt呈现升旗图,并提问:“升旗的时候,我们是往下拉绳子,为什么国旗就往上升上去了呢?”(ppt动图演示升旗的过程,引导学生发现旗杆顶部有一个轮子)介绍滑轮,ppt呈现各种各样,大小不一的滑轮。2、概念引入:像旗杆顶部的滑轮那样,固定在一个位置转动而不移动的滑轮叫做定滑轮。二、研究旗杆顶部的滑轮1、请同学们小组合作做一个定滑轮,模拟升旗的情形,并思考:当我们利用定滑轮提升重物时,需要向什么方向用力?这说明定滑轮有什么作用?2、设疑:工具能给我们带来方便或者省力,那么

4、定滑轮是否具有省力作用呢?学生提出设想。3、怎样验证你的猜测?你准备如何设计实验方案?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自行设计研究定滑轮是否能省力的实验方案。4、小组合作进行实验,并记录下研究的数据。左边钩码个数右边钩码个数定滑轮的状态我们的发现112233……            5、全班内进行交流汇报。  小结:定滑轮的作用是可以改变力的方向,但不能省力。三、会移动的轮子激趣:定滑轮是固定在一个位置转动不能移动的滑轮,那有没有可以移动的滑轮呢?你在哪见过?1、PPT出示塔吊的滑轮图, 认识动滑轮的定义。3、 请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安装

5、一个动滑轮。并思考:“动滑轮有什么作用?”4、 在提升重物时,我们需要向什么方向用力?这说明定滑轮能否改变用力方向?5、 用测力计研究动滑轮是否具有省力作用。1)、学习使用测力计,认识力的单位:牛顿。并进行巩固练习,拉出3N、5N的力。2)、教师示范用测力计测量将重物不通过动滑轮提升时的重力度数;示范用测力计测量将重物通过动滑轮提升时的重力度数。3)、请学生小组合作用测力计按顺序分别测量不同个数(1~5个)的钩码直接提升的重力读数和用动滑轮提升重物的重力读数,并把实验结果填写在P13的表格内。并比较表内数据,发现了什么?直接提

6、升重物的力(N)用动滑轮提升重物的力(N)我们的发现4)、全班内进行交流动滑轮能否省力?能省多少力?四、交流与评析比较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的不同。五、拓展与延伸 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有这么大的不同,那么举例说明我们在什么情况下使用定滑轮,什么情况下使用动滑轮?板书设计:定滑轮和动滑轮定滑轮可以改变力的方向,但不能省力动滑轮不能改变力的方向,但能省力《定滑轮和动滑轮》教学反思整节课学生兴趣浓厚,在PPT的辅助下,学生对定滑轮和动滑轮有了直观的认识,并延伸到对生活中的滑轮的关注。只是在做实验的过程中,教师准备的实验器材不够好,滑轮

7、和支架都是塑料制品,所以稳定性差,滑轮滚动不够滑顺,影响实验结果。此外用来组装滑轮的绳子太长,学生做实验时很不方便,导致实验时间控制不了。有的小组早就做完了,而有的小组还在和绳子较劲。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