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746350
大小:133.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7-12-23
《送东阳马生序教案9》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课题总课时5(2)授课时间课型新授主备人张丽华授课人学习目标1.掌握一些重点实词和虚词的用法及重点句子的翻译。2.理解课文内容。3.会背诵课文。重点难点1.掌握一些重点实词和虚词的用法。2.掌握重点句子的翻译。学案导学过程一、课前回顾:1.本文节选自《宋学士文集》,体裁是赠序。2.本文作者是宋濂,字景濂,号潜溪,浦江(现浙江义乌)人,明初文学家。3.在我国古代文学史中,宋濂与高启、刘基并列为明初诗文三大家。4.按拼音写汉字:shì(嗜)学负qiè(箧)曳xǐ(屣)chìduō(叱咄)yùn(緼)袍敝衣yè(烨)然以qīn(衾)拥覆5.检查背诵。二、学习第一自然段
2、。一、课前检测,导入新课。二、明确目标,解读目标。1.重点词语:嗜(爱好)致(得到)假借(借)弗之怠(懈怠)走(跑)送之不敢逾约(超过约定的期限)以是(因此)既加冠(加冠之后,指已成年。)益(更加)慕(仰慕)圣贤之道(学说)硕师(学问渊博的老师)名人(有名望的人)与(亲近)游(交往)尝(曾经)趋(奔向)执(拿着)经叩(请教)问先达(有道德有学问的前辈)德隆望尊(德高望重)未尝(不曾)稍(略微)降辞色(言语和脸色)援(提出)疑(疑难)质(询问)理(道理)叱咄(训斥,呵责)色(脸色)愈(更加)恭(恭顺)礼愈至(周到)俟(等到)卒(终于)2.重点语句:(1)手自笔录,
3、计日以还。亲手用笔抄写,计算着约定的日子按期归还。三、独学对学,群学展示。(一)学生读课文第一段,对照学案和课下注释先自学、再合作探究问题。(二)学生展示评价,教师点拨。四、点拨提升,解决疑难。(2)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因此人家大多愿意把书借给我,我也因此能够看到各种各样的书。(3)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又担心没有与学问渊博的老师、有名望的人交往。(4)未尝稍降辞色。他不曾把言辞放委婉些,把脸色放温和些。(5)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提出疑难,询问道理,弯下身子,侧着耳朵请教。(6)故余虽愚,卒货获有所闻。所以我虽然愚笨,但终于能够有所收获。3.文段
4、分析。(1)归纳段意记述自己求学的艰难。(2)划分层次,概括层意:第一层(“余幼时即嗜学”至“遍观群书”):讲述幼时求学的情况,写得书之难,表现作者求学的勤苦。第二层(“既加冠”至“卒或有所闻”):讲述成年后求师的情况,写叩问之难,表现作者求师的渴望和决心。)4.简答:(1)文章开头的“嗜学”一词,在文中有什么作用?明确:统领全文,为全文定下基调。(2)围绕“嗜学”二字,写了哪两件事?得书之难叩问之难(3)人们为什么“多以书假余”?因为我守信,按时还书。(4)“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表现了宋濂什么优秀品质?明确:勤学苦练,不畏艰难。(5)第一层
5、写了天气的寒冷,其作用是什么?写天气寒冷,意在突出自己学习的刻苦,意在勉励马生刻苦学习。(6)“先达”对弟子“未尝稍降辞色”的态度可取吗?为什么?谈谈你的看法。明确:不可取:师生关系应该是民主平等关系,老师应放下高高在上的架子,与学生平等交流、相互信任,共同成长,这样才能有利于我们的学习和成长。可取:我认为“先达”的“未尝稍降辞色”并非不尊重学生,而是一种更负责的尊重,因为只有“严师”才能出“高徒”,同时,尊重师长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7)从本段看,作者最终能够学业有成的原因是:刻苦好学 、博览群书 、虚心请教。三、当堂训练:1.揭示作者小时侯就喜欢读书的
6、句子是余幼时即嗜学。2.最能概括作者抄书之苦的句子是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3.表明作者尝趋百里外求学原因的句子是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五、对标小结,达标检测。生完成当堂训练。六、整理反思,巩固记忆。4.解释加线词含义。(1)无从致书以观()(2)执经叩问()(3)援疑质理()(4)未尝稍降辞色()5.翻译句子:(1)余幼时即嗜学(2)余因得遍观群书(3)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四、学生背诵记忆。教后反思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