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7462423
大小:31.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20-08-22
《【精品】六年级体育教案:接力跑 全国通用.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课题:接力跑教学内容:1.往返接力跑;2.障碍接力跑。教学目标;1、在简单快乐的游戏后,学会接力跑的基本方法。2、在游戏中提高快速奔跑能力和协调能力。3、体验快乐、感受进步或挫折。4、练习时能机智、果断,具有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教学重点;跑得自然、放松,提高自然跑的能力及合作意识和能力。教学场地:操场教学器材:接力棒、小垫子、呼啦圈。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准备活动。1.教师整队,检查着装。2.学生报数。3.徒手操。二、小游戏热身:(大鱼网)方法:在场地上画出一定范围作“池塘”,由2—3名学生作“捕鱼人”,其余学
2、生做“鱼”,分散在“池塘”里。教师发口令后,“捕鱼人”进入“池塘”手拉手做成网捕“鱼”,被围住的“鱼”就算被捕捉了。被捉的学生立即与“捕鱼人”拉起手来捕捉其它的“鱼”,直到把所有的“鱼”全捕完,或剩少数“鱼”为止。提问:鱼上岸了会怎么样呢?渔网破了鱼又会怎么样呢?提出规则:(1)“鱼”不能跑出“池塘”,否则算被捉住。(2)“鱼”被围不能用力冲破网逃跑,但可以趁机从空隙中钻出去。(3)“捕鱼人”只能手拉手去围捕,不能拉人、推人。(4)提示游戏活动的方法及要求,强调注意安全。三、新课学习。1.导入。(1)师:同学们知道什么是接
3、力跑吗?接力跑中需要用到什么?(接力棒)(2)揭示课题:接力跑2.讲解传递棒动作要领,并做示范。立棒传接法:右(左)手传棒、右(左)手接立棒,做到错肩交接棒,避免发生身体碰撞。3.学生分组练习动作。(1)分成四组。A.听教师哨音在慢跑中练习传接棒。B.在快跑中练习传接棒。4.分组比赛。(往返接力跑)方法:学生分成人数相等的两队,成纵队排在起跑线后,排头手持接力棒。发令后,各队排头迅速向前跑出,绕过本队前方标志物再返回,将棒交给本队接棒人后即排在队尾,接棒人接棒后继续跑出,依次进行,直至最后一人。以不犯规或少犯规又先跑完的队
4、为胜。(1)教师边示范边引导学生学习动作并强调传递棒的方法和比赛规则。(2)请两位同学进行演示。(3)小组之间开展比赛。活动结束后进行小结、鼓励。5.障碍接力跑。(1)设置障碍。障碍物:呼啦圈、小垫子。(2)教师示范动作。(3)学生演示。(4)开始比赛。(5)小结。三、集合整队,调整放松。1.放松运动。教师带领学生做放松运动。2.谈谈比赛心得。3.收拾器材。《接力跑》说课材料今天我教学的内容是小学体育教材五至六年级教材《接力跑》——1.往返接力跑;2.障碍接力跑。一、教材分析。跑是每个小学生都具有的自然活动能力,跑的游戏使
5、儿童生活与学习充满了乐趣。跑的快,是每个小学生展现自我的愿望,有能使其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与快乐。接力跑中在掌握正确的传接棒动作的同时,获得快速奔跑的身心体验,发展和提高奔跑的速度和能力。通过游戏比赛培养了学生团结合作意识和集体主义精神。二、教学目标及重难点。在《新课标》的“大目标”的指引下,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在简单快乐的游戏后,学会接力跑的基本方法。2、在游戏中提高快速奔跑能力和协调能力。3、体验快乐、感受进步或挫折。4、练习时能机智、果断,具有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教学重难点:跑得自然、放松,提高自然跑的能力及合作
6、意识和能力。三、教法学法。说教法:教学中,采用了游戏热身法、比赛竞争法等教学方法,以多种教学手段贯穿始终,使学生分享运动的喜悦,体会成功的快乐,同时渗透集体主义精神的教育。说学法: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启发,学生进行自主练习,使学生动手、动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四、组织教法。1.根据新课程理念,我在的开始阶段,组织学生做小游戏——《大鱼网》,学生在欢乐的奔跑中感受到了运动的快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充分的进行了热身。2.本节课的重点是向学生传授交接棒的方法,结合学生的身心特点和能解水平,我向他们介绍了立棒传
7、接法。教师讲解示范动作,及时强调重点。在学生分组练习使进行巡视,在这一过程中去发现已经学会交接棒方法和初步掌握要领的学生,引导学生通过观察、交流、总结,逐步规范自己的动作。3.在游戏比赛阶段,我准备了两个活动,一是往返接力跑,二是障碍接力跑,障碍接力跑是在往返接力跑的基础上加深运动难度,同时给学生提出了更高的目标,培养学生勇于挑战的精神。在比赛前,在各组组长的带领下交流战略方法,根据本队的具体情况和其它队的特点,制定切实可行的战术,充分调动学生动脑的积极性,体验成功的快感。通过比赛,让学生总结自己队的成功与不足,畅所欲言,
8、在看到自己优点的同时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同时向学生渗透集体主义精神的教育,知道团结就是力量。4.在结束阶段,让学生在伸伸腿,动动手的轻松愉悦氛围中使身心疲劳得以释放。谈谈自己的学习感受,结束课堂。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