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学生 懂学生 方 “定教”.doc

读学生 懂学生 方 “定教”.doc

ID:57444989

大小:5.39 MB

页数:14页

时间:2020-08-19

读学生   懂学生   方 “定教”.doc_第1页
读学生   懂学生   方 “定教”.doc_第2页
读学生   懂学生   方 “定教”.doc_第3页
读学生   懂学生   方 “定教”.doc_第4页
读学生   懂学生   方 “定教”.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读学生 懂学生 方 “定教”.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读学生懂学生方“定教”-----谈《负数的认识》炼课心路历程“以学定教”要求教师以学生的身心发展素质为基础,以发展思维、提高学习能力为主线,根据学生学习的知识基础、情感性趣、视野经验、发展阶段等进行教学设计,遵循学生学习的具体过程、特点规律、心理状态,引导学生能够自主学习、积极学习、有效学习,这已经成为当今课堂转型的一种趋势。《负数的认识》作为一节被研究透了的课,以新理念去重构,会有新的突破吗?人总有如此情怀,越是被上透,越想去突破。越想突破困惑越多,却又难以释然……炼课心路由此展开。第一篇:课

2、前“炼”“炼”一:“多种的引入”如何辩证使用?精彩的课堂都有一个精彩的引入,一节成功的课必需有一个好的开始。因这节课的引入具有定位作用,收集的22个教学设计都十分重视,大体分为:1、对生活素材的多元表征引入。选取各种结构相似、类型不同的生活例子,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加以区别,有的会画图形,有的会用文字记录,有的则出现正负数。最后教师引导得出数学上统一用正负数来表示相反意义的量,同时说明简洁性。这类引入占80%以上。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本人有着连续七年教学本课的经验:学生知道今天老师要教负数

3、,无一例外地直接用正负号加以区别,根本不用多种表征方式。如果倒回去体会多种表征,学生会有兴趣吗?如果直接往下讲,教师心安吗?不妨细细研读小学阶段北师大版、人教版、教版三种不同的教材:教材负数出现时间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教版六年级上册这种引入方式的代表人物就是震老师上的北师大版“负数”。但老师对教材处理是非常到位的,充分考虑到四上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起点,即多种方式的表征训练才刚刚开始,还属于半模糊半清晰阶段,在通过表征逐步建立正负数产生的必要性的感性认识。而人教版和教版都安排在

4、六年级,此时的学生经验储备已非常丰富,他们有了上位思维水平不再用下位能力,这是自信心的需要。2、把温度计作为引入并贯穿整个新授。三种教材都把温度作为引入负数的基本素材,完全吻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北师大版教材还把温度的学习专门设置了一节课,让学生通过在温度计上如何读温度,引出比0度低的用负数表示。北师大版的《温度》课后有7小题(每题标两个温度)的练习与在温度计上标温度有关,人教版没有,教版有10小题从温度计上读或标温度的练习。正负数大小比较呈现的时机不同。北师大版的教材在第一课《温度》中,便引导学生

5、利用冷、热来比较正负数(或负数与负数)的大小。人教版的教材则是在例4数轴学完之后出现正负数或负负数之间的大小比较。教版五上教材中没出现正负数的大小比较。无论从尊重教材还是从情境的有效性来分析,运用温度计引入是很合理的。但学生在温度计上读温度,用手势表示温度计中的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做温度计的专项练习,整个新授过程让人感觉温度计就是“负数”的全部,却弱化了负数产生必要性教学及负数的本质属性的理解与剖析。3、以“标准”的变化引入贯穿整个新授。这是蔡宏圣老师的作品,课堂实录发表于《小学教学》。以运动员

6、身高比较作为基本教学素材,通过规定某个身高为标准,引起正负数的变化,学生切实感受到正负数产生的原因及“0”的特殊地位。未见此文前,我已有过相同的尝试:试后感觉引入倒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但由于标准变化过多,基本知识点无法得到及时巩固,学生的思维一直在“飞舞”;素材过于单一,对于建立起整个负数体系的依据不够充分;由于一开始就进入动态“0”,而忽视了静态“0”,颠倒了学生理解知识的先后次序。4、以负数的发展史引入。现行教材把负数文化作为阅读材料呈现,给了本课新上法的实践机会。早在两千多年前,中国就有

7、了正负数的概念,掌握了正负数的运算法则。徽第一次给出正负区分正负数的方法:“正算赤,负算黑”,用不同颜色的数表示正负数的习惯,一直保留到现在;数学专著《九章算术》中,最早提出了正负数加减法的法则。但这些知识只能程序化地呈现,因学生无法真正触摸而生遥远。在古代数学中负数是在方程的求解过程中产生的,小学生还不具备有理数的运算能力。5、以“小数减大数”的运算引入。史宁中教授谈到:在现今的中小学教材中,负数的引入,是通过算术运算的方法引入的:只需以一个较小的数减去一个较大的数,便可以得到一个负数。这种引

8、入方法可以在某种特殊的问题情景中给出负数的直观理解。以“小数减大数”的运算引入,事实上是断章取义了史教授的观点。“在某种特殊的问题情景中给出负数的直观理解”告诉我们首先要解决的是借助大量的生活情景直观理解负数,在此基础上进行运算才可能更符号学生的认知规律。于是史宁中教授又补充到:在小学阶段甚至在整个义务段教学中,数学教学所涉及的数都有明确的现实背景(所涉及的法则也都有明确的现实背景),负数也不例外。因此,虽然可以用减法来定义负数,但负数的本质还是对数量的抽象,所代表的意义与正数完全相反。6、以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