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词“于”的起源和发展.docx

介词“于”的起源和发展.docx

ID:57437742

大小:79.76 KB

页数:6页

时间:2020-08-16

介词“于”的起源和发展.docx_第1页
介词“于”的起源和发展.docx_第2页
介词“于”的起源和发展.docx_第3页
介词“于”的起源和发展.docx_第4页
介词“于”的起源和发展.docx_第5页
资源描述:

《介词“于”的起源和发展.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介词“于”的起源和发展班级:10级文本(1)班姓名:龙争荣学号:“于”字的研究,最具权威的是郭锡良先生的《介词“于”的起源和发展》的实词虚化说,在现在,我们把“于”字归在介词里面,实质上是承认了“于”的虚化。但是,对于“于”的起源和发展,却还有不同的说法,在《也论介词“于”的起源和发展》这篇论文中,则认为“于”起源于原始汉语的格助词。那么,“于”最初成字的时候到底是什么词?简要的论述一下“于”的起源和发展。要了解“于”,那么我们要清楚什么是介词?所谓介词就是:介词是一种用来表示词与词、词与句之间的关系的虚词,在句中不能单独作句子成分

2、。介词后面一般有名词代词或相当于名词的其他词类,短语或从句作它的宾语。介词和它的宾语构成介词词组,在句中作状语,表语,补语或介词宾语。介词可以分为时间介词、地点介词、方式介词、原因介词和其他介词。而“于”与名词、代词或名词性词组结合起来组成介宾结构,在句中充当状语或补语。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于”的的确确是介词,如:表示动作行为在何处发生、出现或进行。“于”所在的介宾结构用于动词或谓语之后,作补语。可译为“在”,或仍作“于”。例:身直为闺閤之臣,宁得自引深藏于岩穴邪(西汉·司马迁《报任安书》)。那么“于”最初出现于那里?于的字形演变

3、如下:由此可见,“于”最早应是起源于商朝的甲骨文。并且“于”在甲骨文和金文中用的很多,这样看来“于”应该是一个常用字,就像我们今天用的“人”、“水”、“吃”等词,初步推断:“于”应该是名词,或动词。在篆文时期,“于”的写法就比较少了,说明这时候“于”字开始虚化。到了汉朝时,许慎《说文解字》说:“于,於也。象气之舒。”本义为叹词,音xū。许慎说“于”是象形。甲骨文字形,表示气出受阻而仍越过。本义:超过。所以“于”最初是个感叹词,只是在甲骨文使用之初,“于”就被引申为“大于”超过,这多半是大声出气,就有了超越。“于”的其他虚词义是其假借

4、用法,今音读yú。可用作介词、连词、助词和语气词。介词“于”早在甲骨文中就已大量出现,西周以后,随着介词“於”的出现,“于”的一些用法逐渐被“於”所代替,魏晋以后,除了在引用古籍或固定格式中以外,“于”就很少出现了。“于”的连词、助词和语气词的用法只出现在先秦汉语中,汉代以后逐渐消失了。如:(1)、穆姜出於房。(《左传·成公九年》) (2)、仲尼适楚,出於林中。(《庄子·达生》) (3)、民以为将拯己於水火之中也。(《孟子·梁惠王上》) 《庄子·齐物论》借南郭子纂云:“夫大块隐气,其名为风……前者唱‘于’,而随者唱‘隅’。”可见古人

5、以“于”状风声。上古于、乎二字同音(匣纽、鱼韵),甲骨文乎字即呼字(金文亦然),可见上古以“于”状风声,犹若以“呼”状风声。而今语状风声之词正是“呼”,可见状风声之词古今一脉相承。此可证明以“于”状风声乃是古今共识,不可以为《庄子》一家之言而轻忽视之。《易》以翼下、坤上为《升》卦(奎),坤为地,也就是《庄子》所谓“大块”,粪为风,整个卦象呈现“大块隐气”之趋势。“大块隐气”就是风出于地而升,故卦以“升”为名。所以“于”在先秦上古时期,应该是一个名词类型的词。到了《史记》,“于”才开始变的虚化,虽然之前有,但是不是很明显。“于”作介词

6、时,“于”与名词、代词或名词性词组结合起来组成介宾结构,在句中充当状语或补语。主要有以下用法:(一)、引进与动作行为有关的处所。1、表示动作行为在何处发生、出现或进行。(1)、“于”所在的介宾结构用于动词或谓语之前,作状语。可译为“在”。如:韩遂等起凉州,复为中郎将,西拒遂。于望垣硖北,为羌、胡数万人所围,粮食乏绝(西晋·陈寿《三国志·魏书·吕布传》)。明祁彪佳《祁忠敏公日记》:“关使者袁环中(袁可立子)来晤,即于舟次报谢。”2、引介行为发生或状态存在的场所,可翻译成“在”。例如: (1)、鸡栖于埘,日之夕矣。(《诗经·王风·君子于

7、役》)   (2)、于以采蘩,于沼于沚。(《诗经·召南·采蘩》)   (3)、夫子当路于齐,管仲、晏子之功,可复许乎?(《孟子·公孙丑上》)   (4)、季氏于鲁相二君矣。(《左传·成公二年》)   (1)“于”引介的处所成分表示状态存在的场所;例(2)“于”引介的处所成分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场所;例(3)(4)的“于”和例(5)的“乎”引介的处所成分都是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场所。 (二)、引进与动作行为有关的时间。1、表示动作行为在何时发生或出现。“于”所在的介宾结构既可出现在动词谓语前作状语,也可出现在动词谓语后作补语。可译为“在”

8、。例:故士有画地为牢,势不可入,削木为吏,议不可对,定计于鲜也(《报任安书》)。2、表示动作行为延续或终止的时间。“于”所在的介宾结构常用在动词谓语之后,作补语。可译为“到……时”“至”,或仍作“于”。例:夫人不能早自裁绳墨之外,以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