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义礼智-我固有之.doc

仁义礼智-我固有之.doc

ID:57411194

大小:22.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8-16

仁义礼智-我固有之.doc_第1页
仁义礼智-我固有之.doc_第2页
仁义礼智-我固有之.doc_第3页
仁义礼智-我固有之.doc_第4页
资源描述:

《仁义礼智-我固有之.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仁义礼智,我固有之一、教学目标:1、积累重要文言实词、虚词及常见文言句式。培养学生的文言文翻译能力。2、把握孟子的“四端”说。培养自觉抵制不良思想的习惯,保持情感中固有的仁、义、礼、智四种美德。3、进一步学习孟子运用层进、对比和比喻说理的方法。二、教学重点、难点:1、主要是讲授第1则、第4则、第5则、第6则选文。2、引导学生把握孟子的“四端”说。3、学习和掌握加点的重点字汇: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旷安宅而弗局三、教学方法:1、朗读法2、质疑讨论法四、教学课时

2、:2课时五、预习要求:朗读课文,结合课下注释理解文意,积累文言知识。六、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教学要点:把握选文的内容,积累文言知识。(一)导语设计:同学们,我们知道儒家非常注重仁、义、礼、智。仁即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即恕,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义即合乎规范的正义的生活道路;礼即维持整个儒家社会的基本信条,是维系社会的规则、形式;智即能够在明辨是非基础上趋利避害的判断力。孟子说,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者,谓之大丈夫。那么,仁、义、礼、智是从哪里来的呢?如何才能具备仁、义、礼、智的

3、品德呢?今天,我们一起来看孟子是如何阐述的,一起来学习《孟子》的《仁义礼智,我固有之》。学习要求总体上与学习其他“诸子散文”一样,还是三点:一是积累文言实词、虚词和有关的文言句式,二是把握思想观点,三是学习说理方法。(二)朗读感知文本:1、检查预习:指定学生读选文,师纠错,生齐读。重要字音强调:怵(chù)孺(rú)子铄(shuò)强(qiǎng)恕荑稗(tíbài)2、请同学们根据自读对不懂的词句进行质疑,师生讨论,共同释疑。3、老师向同学们质疑,师生讨论,依次释疑:①、课题中“我固有之”的“我”和“

4、固”应如何理解?②、课文开头的“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之中的“不忍人之心”应如何理解?③、“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与“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中的两个“所以”的意思是否一样?④、“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中的“要”和“乡党”该怎样理解?⑤、“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其中的“扩而充之”应如何理解?⑥、第4段中“乐莫大焉”和“求仁莫近焉”中的“莫”和“焉”该怎样理解?(三)积累文言知识:1、通假字: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交”通“纳”,结交。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要”通“徼

5、”,求取。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然”通“燃”,燃烧。2、古今异义词:恻隐之心,仁之端也【古义:萌芽,发端;今义:(东西的)头。】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古义:残害;今义:偷东西的人。】庶民去之,君子存之【古义:丢弃;今义:到、往。】由仁义行,非行仁义也【古义:做,推行;今义:走,可以,能干。】反身而诚,乐莫大焉【古义:反省;今义:跟“正”相对。】3、词类活用:亦在乎熟之而已矣(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成熟)4、文言句式:(1)判断句无恻隐之心,非人也。五谷者,种之美者也。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

6、。(2)倒装句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五谷者,种之美者也。5、名句集锦万物皆备于我矣。五谷者,种之美者也;苟为不熟,不如荑稗。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四)作业:熟读选文,完成《三维设计》中“基础知识”部分习题。第二课时教学要点:分析选文,学习孟子运用层进、对比和比喻说理的方法,体会孟子性善论思想的历史价值及现实意义。(一)朗读回顾选文的内容。(二)探究讨论:1、在孟子看来,作为“人”,我们每个人都已经具备了“仁义礼智”四种发端,那么,我们具备了“仁义礼智”四种

7、发端,是不是就已经具备了“仁义礼智”这四种品德了?纵观全文,孟子认为,怎样才能达到“仁义礼智”的境界?学生讨论,老师总结:——不是。“‘仁义礼智’四种发端”并不等于“仁义礼智”,只是说我们具备了达到“仁义礼智”境界的潜能。——在孟子看来,我们要达到“仁义礼智”的境界,至少要做到六个方面:①要“扩而充之”,②要“存之”,③要“求”之,④要“反身而诚”、“强恕而行”,⑤要“熟之”,⑥要不“自暴自弃”。2、从课文所选的6段选文来看,课题就是全篇所阐发的中心,意思是说我们每个人本来就都已经具备了“仁义礼智”四种

8、发端,而且它就好像每个人都有四肢一样。那么,孟子是通过怎样的方式、或者说是运用了怎样的手法来引出这个中心的?学生讨论,老师总结:——首先是运用了层进式的手法引出论说中心的。首先提出一个观点:“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这种“不忍人之心”就是“恻隐之心”,既然人皆有“恻隐之心”,那么,就会有“因自身的不善而羞耻,见他人的不善而憎恶”的“羞惡之心”;因而也就会有“辞让之心”、“是非之心”,因而也就具备了“仁义礼智”四种发端了。这里用的都是直接推理的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