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7151183
大小:4.49 MB
页数:41页
时间:2020-08-01
《低(降)速带测定与静校正概述知识讲解.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地球物理系王永刚地震资料采集方法与技术地球物理勘探课程内容第1章绪论第2章地震波运动学理论第3章地震资料采集方法与技术第4章地震波速度第5章地震资料解释的理论基础第6章地震资料构造解释第一节野外工作概述第二节野外观测系统第三节地震波的激发和接收第四节低(降)速带测定和静校正第五节地震组合法第六节共反射点叠加法第3章地震资料采集方法与技术第四节低(降)速带测定和静校正一、低速带的存在及其影响二、低速带测定的基本方法1、时距曲线法2、微地震测井3、其他方法三、静校正第四节低(降)速带测定和静校正一、低速带的存在及其影
2、响低(降)速带测定在地震勘探的野外工作中又称为表层调查、低速带调查。在地表附近一定深度范围内,地震波的传播速度往往要比其下面地层的波速低得多,该深度范围的地层称为低速带。某些地区,在低速带与相对高速地层之间,还有一层速度偏低的过渡区,称之为降速带。低速带参数:低速带层数、厚度、速度等。低速带测定的重要性:这是野外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准确测定低速带参数有助于地震资料的静校正处理;满足地震勘探原理的基本假设条件。第四节低(降)速带测定和静校正我国东西部地区低降速带的差异很大,西部地区由于表层结构的复杂性,表层调查存在
3、的问题是:①山地地形起伏较大,小折射排列摆放困难,密度难以保证;②山前洪积扇表层砾石较厚,追逐放炮困难,很难追踪出相对稳定的高速层;③表层砾石堆积巨厚,大部分微测井难以打到高速层;④工区内表层结构复杂,基于折射波理论的小折射解释精度有所下降。第四节低(降)速带测定和静校正综上所述,在地面地震勘探中,复杂多变的低(降)速带的存在对地震波能量有强烈地吸收作用,并且产生散射及噪音,还会导致反射波旅行时显著增大。由于低速带的厚度和波速都会沿测线方向变化,因而造成反射波时距曲线形状的畸变,即非标准双曲线型。为了校正低速带的
4、存在对地震波传播时间和其他特点的畸变影响,就要对低速带的厚度、波速进行测定,为进行必要的校正提供处理参数。第四节低(降)速带测定和静校正二、低速带测定的基本方法表层调查方法一般分为地震勘探方法和非地震勘探方法。地震勘探方法常用的有浅层折射法、微测井法,近几年又发展了小反射法和面波法,以及大折射、深井微测井、小折射结合大炮初至的方法以及基于初至的回折波法和层析反演等方法;非地震勘探方法常见的有地面地质调查、地质雷达、大地电磁测深等方法。第四节低(降)速带测定和静校正1、浅层折射法(时距曲线法)-低速带底界是一个良好
5、折射界面,这是用折射法勘查低速带的基本依据。在两层介质(只有低速带)的情况下,见右图。用折射波法观测可以得到直达波和折射波时距曲线,以它们作为基础资料,可按下列步骤求得低速带参数。h第四节低(降)速带测定和静校正①从直达波时距曲线可求出低速带的V0:②从折射波时距曲线斜率可求得低速带下的高速层速度V1:③把折射波的时距曲线延长与t轴相交,得交叉时ti1,因为,又有,所以:利用上式在求出V0、V1、ti1后就可计算出h0。第四节低(降)速带测定和静校正对三层介质,即同时存在低速带、降速带的情况,可按下列步骤求得低速
6、带和降速带的参数:(1)用直达波时距曲线计算出低速带波速V0;(2)用折射波I的时距曲线计算出降速带波速V1;(3)用折射波Ⅱ的时距曲线计算出基岩波速V2;(4)用折射波I的交叉时ti1,求得低速带厚度h0;(5)延长折射波Ⅱ的时距曲线,得交叉时ti2:(6)求降速带厚度h1:第四节低(降)速带测定和静校正浅层折射的排列形式一般有两种:①排列中的道距两头小中间大。这是由于在炮点附近直达波时距曲线的视速度很低,用较小的接收道距才能清楚地反映直达波时距曲线的形状,便于波的对比识别。对于低速带底界高速层的折射波因视速度
7、大,要用较大的接收道距才能满足精度要求。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可以两边放炮,获得互换的折射波时距曲线,而缺点则是远离炮点处的道距太密,排列长度受到限制。第四节低(降)速带测定和静校正②排列中的道距采用一头小一头大,即近炮点处接收道距较小,远离炮点的接收道距增大。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可以增大排列长度,有利于记录直达波和追踪高速层,充分利用每个接收道;缺点是效率很低,且单边放炮精度不高。第四节低(降)速带测定和静校正浅层折射法的排列长度一般为低速层总厚度的8~10倍。排列长度和道间距的选择,以保证低速带的直达波及高速层折射波都
8、能记录到为原则。浅层折射法一般采用浅坑爆炸,药量一般在0.2至数公斤,坑深在20~50厘米左右。浅层折射资料的整理是得到低速带的厚度、速度。关键是通过时距曲线求出各层速度和折射波交叉时。求取交叉时的方法:延长时距曲线法;相遇法;追逐法;复合时距曲线法;求界面速度的方法:差异时距曲线等。2、微地震测井(Upholesurvey)通过钻井实现井中接收、地面激发或井中激发、地面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