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7138457
大小:189.50 KB
页数:37页
时间:2020-08-01
《汉代文学批评课件.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汉代文学的总体情况汉初统治者在经济上实行与民休息的政策,在政治上提倡黄老思想。汉初文学创作比较关心国家和社会问题,吸取先秦文学创作的经验,总结先秦文学的精华。国力增强之后,在思想上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经学限制了作家们的文学创作。由于统治者要求,歌功颂德的文学盛行。汉代文学理论批评的特点1、宗经,文学批评与经学相结合;2、主“真美”,反对谶纬之学与虚妄之美;3、尚“丽”;4、以实际批评为多,重在作家作品评论。第一节《毛诗序》《毛诗序》——汉人对先秦儒家诗论的总结。汉武帝以后,因为“独尊儒术”,经学随之盛行,而《诗
2、经》为儒家重要的经典,汉武帝立五经——《诗》《书》《易》《礼》《春秋》,《诗》为其一。在经学极盛的情况下,儒生讲解、阐发《诗经》成风。汉代传《诗》的主要有四家:齐鲁韩毛。《毛诗序》《毛诗》流传至今,《毛诗序》就是这一派为解释诗经所写的序。关于《毛诗序》的作者,在历史上争议很大,但无定论。《毛诗序》不长,只有六七百字,但是它总结了先秦儒家关于《诗》的看法,对诗歌的特征、它与政治的关系、它的社会作用以及它的艺术表现手法等问题,都有相当深入的论述。(一)关于诗歌的特质《毛诗序》在总结先秦诗歌创作经验的基础上,首先阐述了诗歌的
3、特质: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故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所以说诗是人的情志的延续。1、诗言志先秦人关于诗歌的特质,已有“言志”的说法,《尚书‧舜典》:“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但先秦人尚没有把情感这一表现对象从主观范畴中突出出来。而《毛诗序》前进了一步:“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这告诉人们,所谓“在心为志”的“志”,也就是情感。2、诗的语言特点——咏叹咏叹,是情感激荡所发出的呼声,它是抒情性语言的必然表现。故古代诗歌常有“兮”。我们
4、不妨说,“言事”的文和“言志”的诗,其区分正在咏叹上。任何诗句,只要它是真正的诗,它都不是“说”出来的,而是“叹”出来的,此《毛诗序》所谓“言之不足故嗟叹之”。(二)诗歌的社会作用《毛诗序》总结了先秦儒家对《诗》的看法,强调诗歌的社会功用,其论云:“动天地,感鬼神,莫近于诗。”“先王以是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它首先指出诗歌对老百姓的作用,说诗可用来规范夫妇与父子之道,从而在社会上促成理想的人伦风化。美与刺《毛诗序》也论到诗歌对统治者自身的作用,那就是它的“美”和“刺”。所谓“美”,即“美盛德之形容”
5、,也就是对统治者“盛德”的歌颂;而“刺”,即“伤人伦之废,哀刑政之苛,吟咏情性,以风其上。”即处在衰微之世、苛政之下的百姓可用诗对统治者进行批评。但“刺”有严格的限度:第一是“发乎情,止乎礼义”;第二是“主文而谲谏”。从而达到“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的目的。(三)诗歌与政治《毛诗序》指出,诗歌与政治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它反映政治的状况,诗是特定时代政治的反映。《毛诗序》解释“风雅颂”:风,反映各个诸侯国的情况;雅,天下政事兴衰的规律;颂,歌颂统治者的盛德。“风雅颂”都是反映政治的。有什么样的政治,也就会有什么样的诗歌
6、: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诗歌产生于人们的生活遭际,而政治情况对人们的遭际有重要影响,故诗歌常常要刻上特定的时代政治的烙印,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毛诗序》的论述是合理的。特别值得指出的是,《毛诗序》还能看到,诗歌虽然反映政治,但它不是直接的表现政治,而是通过诗人个人的抒情言志曲折地反映政治。如《毛诗序》中解释“风”:“是以一国之事,系一人之本,谓之风”。《毛诗序》发现了诗歌中所抒发的情感的性质,是个性与共性的统一,通过个性来表现共性。但《毛诗序》把诗歌与政治的关系绝对化了,
7、而忽视了社会生活对诗歌的影响。作者出于当政者以政教来规范文学的要求,在对《诗经》的每一首诗的解释中,不顾诗的真实主旨,而一例牵强附会地扯到政治上去,从而扼杀了诗的生命,把一部《诗经》变成了统治者推行政教的方便工具。(四)诗歌的表现手法《毛诗序》把《诗经》中的诗分成六个范畴:“《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月颂。”这就是著名的“六义”说。“六义”之说并不始于《毛诗序》,成书于《毛诗序》之前的《周礼‧春官‧大师》中就提到过古代以“风、赋、比、兴、雅、颂”这“六诗”来教学。《礼记‧乐记》和《荀子‧
8、儒效》也都有同样的说法。“风、赋、比、兴、雅、颂”的范畴“六义”中的第一、第五、第六义,亦即“风、雅、颂”,是《诗经》中的诗在体裁上的分类,即《诗》之三体;而第二、第三、第四义,即“赋、比、兴”,则是《诗经》中所采用的不同的表现手法,即《诗》之三用。唐人孔颖达说“赋比兴者,乃诗之所用;风雅颂者,乃诗之成形。”“赋、比、兴”的含义赋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