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物描写之虚实结合.ppt

景物描写之虚实结合.ppt

ID:57069777

大小:35.50 KB

页数:18页

时间:2020-07-31

景物描写之虚实结合.ppt_第1页
景物描写之虚实结合.ppt_第2页
景物描写之虚实结合.ppt_第3页
景物描写之虚实结合.ppt_第4页
景物描写之虚实结合.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景物描写之虚实结合.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景物描写之虚实结合念奴娇 赤壁怀古实写的是“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是眼前之景,穿空之石,拍岸惊涛,衬托出环境的凶险,衬托出周瑜年轻有为,是以实衬虚,这样写的好处是使画面生动形象;面对雄壮的赤壁之景,作者回忆历史人物周瑜和历史事件火烧赤壁,是衬托周瑜的年轻有为,抒发自己遭贬后的失意,是以虚衬实,这样写的好处是使感情丰富深刻,使形象生动丰满,丰富了诗歌内容,扩大了诗歌意境,激发了读者想象。八声甘州实写的是登高临远之景,自己思念佳人,虚写的是佳人想念自己。从对方进行设想,未直言其情,而其情自见,表达上委婉,感情却更

2、深沉,更真挚动人,更富有艺术感染力。丰富了诗歌内容,扩大了诗歌意境,激发了读者想象。1、什么是实写?2、什么是虚写?所谓"实"是指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景、实事、实境,是可以通过视觉、听觉等感觉捕捉到的部分。所谓"虚"是指主观意识中存在的,是通过诗人主观想象得到的部分。虚实结合就是把现实的景、事与想象的景、事互相映衬,交织融合。判断诗歌是否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其实很简单,我们只要找出诗歌的虚写就可以了。3、上面这两首诗里的"虚写"可以归类为:(1)诗人联想的已逝之境。(2)诗人想象的对方之境。李商隐《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

3、,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诗的开头两句以问答和对眼前环境的抒写,阐发了孤寂的情怀和对妻子深深的怀念。后两句即设想来日重逢谈心的欢悦,反衬今夜的孤寂。以虚衬实,语浅情深,含蓄隽永,脍炙人口,余味无穷。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一诗也是以眼前之景为实,以自己的梦境为虚。李白描绘了一幅美好的图景,图景的美好反衬出现实的黑暗

4、。以虚衬实,使画面生动形象;感情丰富深刻,使形象生动丰满,丰富了诗歌内容,扩大了诗歌意境,激发了读者想象。表达了诗人“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不屈志节。(3)诗人想象的未来之境。(4)诗人想象的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4、虚实结合有什么妙处?虚实结合的妙处:或以实衬虚,或以虚衬实,虚实相生,使画面更生动形象,使情感更丰富深刻,使形象更生动丰满;激发了读者的想象,丰富了诗歌内容,扩大了诗歌意境。《送魏十六还苏州》问题: 这首诗运用了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请作简要分析。明确:诗中一、二句实写,写诗人送别友人时秋夜黯然神伤的环境;三、

5、四句虚写,写诗人想象别后的明天,自己在归舟中回望苏州只见悠悠白云而不见友人;以虚写实,拓展了诗歌意境,深化了送别友人时的留恋、孤寂和感伤感情。《邯郸冬至夜思家》唐 白居易明确:运用了虚实衬托手法。前两句实写作者在客栈抱膝孤坐、形影相吊的思乡之景,后两句设想家人围灯夜谈远行的自己。以虚写实充分反映出作者孤寂思家的心情,扩大了诗歌的意境,也给读者留下无穷的想象空间。望江南(南唐)李煜明确:词的前两句是实写,表现自己的遗恨;后三句是虚写,表现自己梦中回到江南、依旧过着繁华似锦的生活的情景,虚实对比,更突出亡国之痛。秋夜寄邱二十

6、二员外 韦应物一、二句写作者因怀人而在凉秋之夜徘徊沉吟的情景,是实写。三、四句想象所怀念之人在此时、彼地的景况。这两句出于想象,是虚写。作者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使眼前景与意中景同时并列,使怀人之人与所怀之人两地相连,表达了异地相思的深情,并且扩大了诗歌的意境。三日寻李九庄常建细味题目中的“寻”字,可知诗人并没有到过李九庄。一二两句主要是实写,描写杨林东渡头的景物以及舟行溪中的愉快感受。三四两句主要是虚写,是作者对故人居处生出的美丽想象。高适《塞上听吹笛》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天山。一二

7、句实写景,描写的内容是胡天北地,冰雪消融,牧马的季节到了。傍晚,战士赶着马群归来,天空洒下明月的清辉。在如此苍茫而又清澄的夜景里,不知哪座戍楼里吹起了羌笛,那是熟悉的《梅花落》曲调啊!三四句虚写景,将“梅花落”拆用,仿佛风吹的不是笛声而是落梅的花片,它们四处飘散,一夜之间色香洒满天山。此诗抒写战士们由听曲而想到故乡的梅花(胡地没有梅花),想到梅花之落,写出了他们的浓浓的思乡情。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