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油井工况诊断技术课件.ppt

抽油井工况诊断技术课件.ppt

ID:57047117

大小:341.00 KB

页数:38页

时间:2020-07-28

抽油井工况诊断技术课件.ppt_第1页
抽油井工况诊断技术课件.ppt_第2页
抽油井工况诊断技术课件.ppt_第3页
抽油井工况诊断技术课件.ppt_第4页
抽油井工况诊断技术课件.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抽油井工况诊断技术课件.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六节 有杆抽油系统工况分析目的了解油层及设备的工作状况测量液面的位置动(静)测井底压力分析含水井界面及工作制度与含水的关系测示功图1.动液面、静液面、采油指数、折算液面动液面:油井生产时,环形空间的液面;一、油层工作状况分析1静液面:关井后,环空液面恢复到静止(与地面压力相平衡)时的液面生产压差:静液面与动液面(△H=Hs-Hf)之差相对应压力差。(与自喷井不同的是抽油井一般是通过液面的变化,来反应井底压力的变化。因此常用下式来表达)抽油井井底流动方程:Q=K(Hs-Hf)=K(Lf-Ls)K─采油指数,t/d·m;l采油指数的大小反映油层供油能

2、力的好坏。6-12在测动液面和静液面时,往往套管压力是变化的。这时,液面之差就不能代表生产压差。为了消除套压的影响,便于对不同资料进行对比分析,就提出了“折算液面”的概念。“折算液面”——把在一定套压下测得的液面,折算到套管压力为零时的液面。式中: Lfc─折算液面深度,m;Lf─在套压Pc时测得的液面深度,m;Pc─套压,Pa;ρ0─环形空间原油密度,Kg/m3。6-23由水静力学可知:因为,在环空存在PC时,就相对于有一段液柱压力,则:h-存在PC时,环空液面升高的一段高度。(所以动液面高度升高了,而动液面深度减少了。因此要减去这个液柱高度,才

3、是PC=0的深度。)即42、液面位置的测量(1)原理:利用声波在介质中传播速度和测得反射的时间来计算其位置。(2)液面深度的计算:有音标的井:则液面深度为:音标深度6-35有音标的井:L1为音标深度;t1声波从音标反射的时间,v为声速;6声速(声波在环空中的传播速度):参数含义见P156无音标的井:L=Vt/27求动液面/静液深度的公式及步骤1.求动液面深度,由声波曲线求得:2.求静液面深度.(1).若告之,则由(2).若告之,则由Q-m3/d;8一、求动静液面问题1、某抽油井,已知目前的采液指数为0.041×10-3m3/d.Pa,产液量50m3

4、/d,含水30%,音标下至190m处,在生产时测液面,从回声仪记录曲线量得AB=34mm,AC=75mm,试求静液面和动液面的深度。其中:解:(1)9(2)(3)而103.抽油井井底压力的测量测试方法:①在油管下部安装振弦压力计来测量井下压力;②从环形空间下入小型压力计来测井下压力。4.抽油井的含水分析1)抽油井的油水界面——如图3-31含水抽油井正常抽吸时,油水界面稳定在泵入口处。当气油比较低时,可采用在泵下加尾管的方法来降低流压,以增大生产压差,提高油井产液量。为什么?11因为含水油井中存在油水密度差,在流体上升过程中,油流快,水流相对而言较慢

5、,形成油的滑脱现象,导致井底积水增多,使井底流压升高,产量降低。下一定深度的尾管,提高了流体在进入泵前的流速,减少了油的滑脱,使较多水随油一道进入泵筒,使井中积水减少,流压降低,产量提高。(参见机械采油工艺:苏联P96)对低含水、高气油比的井,加深尾管会使大量气体进入泵内后再分离,从而使泵效降低达不到增产目的。122)抽油井工作制度与含水变化的关系(1)当p油层=p水层改变p,fw基本不变;(2)当p油层>p水层增大p,fw将上升;(3)当p油层p水层增大p,fw将上升;因为增大总采液

6、量,即是降低流压,增大相同生产压差时,使产水量在产液量中的比率明显提高,因此使含水率上升。(3)当p油层

7、例记录的光杆移动距离。(mm)减程比指光杆冲程在图上长度与光杆冲程的实际长度之比。17常用的减程比有:1/45;1/30;1/15;S=1.6~3.3m选1/45;S=0.8~1.6m选1/30;S=0.3~0.8m选1/15;改变减程比是由减程轮来完成的。(2)纵坐标表示按比例记录的光杆上的负荷力比指驴头实际负荷(N)与驴头负荷在图上的长度(mm)之比。(或指光杆载荷按比例缩小为示功图上的长度)18常用力比有:1支点:120(10N/mm)2支点:100(10N/mm)3支点:80(10N/mm)19(二)理论示功图及解释横坐标——光杆位移,纵坐

8、标——光杆载荷1.在静载荷作用下的理论示功图如图3-35所示。图3-35A——抽油杆为刚体(从光杆到活塞的传递运动中无时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