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7039785
大小:1.06 MB
页数:16页
时间:2020-07-27
《高三专题复习 诗歌鉴赏之 修辞手法课件.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古代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专题2014届专题复习: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复习要求:牢记术语,理解含义;审清题目,规范答题。明确:1、请分析这首诗的表达技巧。2、请分析本诗的表现方法。3、请分析这首诗的修辞手法。4、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5、这首诗有什么样的艺术特色?熟知关于“表达技巧”的各种不同提问形式。在古诗鉴赏中,命题者往往将“表达技巧、写作技法、艺术手法、抒情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等几种称谓综合使用,实则大同小异。答题要看清楚,不要被迷惑。思考:上述几种问法中没有出现资料书上哪一种说法?文学作品
2、的表达技巧有三个层面的内容:表达方式(抒情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如何回答关于表达技巧这类问题呢?熟练掌握“表达技巧”类问题答的“三步骤”。三步骤:(1)说名字(手法)。即说出是用的是什么手法。(2)说例子(原诗)。即结合诗句阐释怎样用了这种手法。(3)说效果(或情感)。即说出这种手法有怎样的效果或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表达技巧鉴赏之修辞手法修辞手法互文、对偶、双关、衬托、反语、比兴比喻、拟人、借代、夸张对比、设问、反问、通感、用典问题:请赏析此诗的前两句。兰溪棹歌(戴叔伦)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兰
3、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参考答案:这两句诗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如眉”:以眉喻月,描绘了当时月亮细且弯的形状并突出了它的清秀。“镜”:以镜喻兰溪之水,写出了兰溪水之清澈明静;亦反衬出月光的皎洁。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岳飞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到而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注】万岁山、蓬壶殿:指宋徽宗时构筑的土山苑囿、亭台宫殿。【
4、江苏卷】⑴这首词中“万岁山前珠翠绕”一句中用了哪种修辞手法?并作简要分析。(2分)借代。“珠翠”代指宫女,讽刺皇帝只顾享受歌舞升平的生活。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诗后问题。逢入京使岑参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注】龙钟:湿漉漉的样子。问题:这首诗第二句历来为人们称颂,请说说它的妙处。【参考答案】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泪不干”写眼泪之多,犹如雨下,湿袖难干,表达出诗人对亲人的强烈思念。练习:这两首诗歌的第三句在描写瀑布特点时有何不同?望庐山瀑布(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
5、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庐山瀑布(徐凝)虚空落泉千仞直,雷奔入江不暂息。千古长如白练飞,一条界破青山色。用夸张手法,“三千尺”突出瀑布的磅礴气势。用比喻手法,“白练飞”生动形象地描绘了瀑布的色彩和形态。〔正宫〕塞鸿秋 浔阳即景周德清长江万里白如练,淮山数点青如靛。江帆几片疾如箭,山泉千尺飞如电。晚云都变露,新月初学扇,塞鸿一字来如线。(1)请各举一例赏析这首散曲运用的三种修辞。(3分)(2)这首散曲一句一景,合起来又构成了一幅色彩绚丽的浔阳山水图。请分别从写景顺序和动静的角度对这首散曲
6、作简要赏析。(6分)(1)答案:①比喻,如将长江比作白练,写出长江的色彩。②比拟,如将新月人格化,“学”扇子的模样。③夸张,如“山泉千尺”,突出山泉的气势。④对偶,如“长江”对“淮山”,“万里”对“数点”,“白如练”对“青如靛”。⑤借代,用“江帆”代指船只,局部代整体。〔正宫〕塞鸿秋 浔阳即景周德清长江万里白如练,淮山数点青如靛。江帆几片疾如箭,山泉千尺飞如电。晚云都变露,新月初学扇,塞鸿一字来如线。(2)请分别从写景顺序和动静的角度对这首散曲作简要赏析。①一、二句远景,写长江和远山;三、四句近景,写江上轻
7、帆,山泉飞流。②前四句写白天之景,后三句写傍晚之景.时空结合,使画面更具有层次感。一、二句是静景,写江、山雄伟;三、四句是动景,写江帆迅疾,山泉飞流。动静结合,使原本宁静的画面具有动态美。(1)写景的顺序:(2)动静的角度:由远及近:由白天到傍晚:诗歌的描写方法:上下远近、、局部整体、点面结合a、描写顺序时间b、描写角度内容:视觉、嗅觉、味觉、听觉、触觉等感官;所见、所闻、所感、所想。c、描写手法:正侧面描写虚实动静抑扬白描空间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1.“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2.《陌上桑》:“头
8、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借“行者”“少年”“耕者”“锄者”等的反应来烘托秦罗敷的绝世美貌。正面描写侧面描写:夜雪(白居易)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⑴这首诗的语言特点是什么?答:平淡质朴,浅显自然。⑵对夜雪的描写,最大的特点是什么?从哪些角度来写的?答:侧面描写。触觉:冷;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