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7032837
大小:395.50 KB
页数:37页
时间:2020-07-27
《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文言文专题复习课件.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文言文专题复习钦州市第九中学小方《马说》解释下面红色字1.虽有名马2.虽有千里之能3.才美不外见4.安求其能千里也5.其真无马邪?6.其真不知马也7.策之不以其道8.食之不能尽其材(即使)(虽然)(同“现”显现)(怎么)(难道,表示反问)(恐怕,表示推测)(驱使)(方法)(同“饲”喂养)(同“才”才能)翻译句子1.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日行千里的马,一顿有时能吃一石粮食.2.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喂马的人不知道它能日行千里,把它当作普通马来喂养.3.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想要跟普
2、通的马等同尚且不可能,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4.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驱使它,不能按照正确的方法;喂养又不能使它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听它嘶鸣,却不懂得它的意愿。5.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恐怕是真不认识千里马吧!按原文填空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2.全文的主旨句是: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3.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4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5.食马者“不知马”的具体表现是:策
3、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四、回答下列问题1.本文采用“托物寓意”的写法。本文的“千里马”、“伯乐”、“食马者”各有喻指什么?伯乐指:能识别人才的统治者。(或发现人才、重用人才或知人善任)千里马指:人才食马者是指:愚妄无知的统治者。2.对对联:上联:无才难做千里马下联:3.本文通过描写千里马的遭遇,表达韩愈怎样的思想?表达作者怀才不遇,有志难酬的愤懑心情。有志可成万里驹4.古往今来,许多怀才不遇者用自己由衷的笔调,抒写出自己心中的愤慨并流传为千古名句。请你写出你熟悉的两句,并标明作者和出处。三十功名尘与土
4、,八千里路云和月。岳飞《满江红。咏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杜甫】《登岳阳楼》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5.千里马只有靠伯乐才能被发现,这种观点在今天看到是否正确?如果你是千里马,你打算怎么做?(1)这个道理今都是一样的。但是时代不同,人的观念也在改变,我们不能坐等机遇的来临,更不能坐失良机要努力学习,不断增长才干,要抢抓住机会,毛遂自荐,增大成功的希望。(2)假如我是千里马,我要努力学习
5、,不断增长才干,随时做好抓住机遇的准备备,不放弃任何可能发展自我的机遇。《陋室铭》解释下面红色字1.有仙则名2.有龙则灵3.苔痕上阶绿4.无丝竹之乱耳5.无案牍之劳形6.谈笑有鸿儒7.往来无白丁8.调素琴9.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名作动,出名)(灵验,神奇)(动词,这里是长到、蔓到)(指奏乐的声音)(使身体劳累)(大儒,博学的人)(平民,这里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弹奏)(此,这)(品德高尚)翻译句子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的品德高尚(也就不感到简陋了)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苔藓痕迹碧绿,长到台阶上;草色
6、青葱,映入竹帘里。3.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没有奏乐的声音扰乱耳鼓,也没有官府的公文来使身体劳累。4.孔子云:“何陋之有?孔子说:“有什么简陋呢?”5.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到这里谈笑的都是渊博的大学者,交往的没有知识浅薄的人。按原文填空1.点明全文主旨的句子是斯是陋室,惟吾德馨。2.描写陋室主人生活情趣高雅的句子是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3.描写“陋室”恬静、雅致环境的句子是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4.描写室中往来人物不俗的句子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5.作者以古代贤人自况的句子是南阳诸葛庐,
7、西蜀子云亭6.起到画龙点睛,总结全文的句子是孔子云:“何陋之有?”四、回答下列问题1.文中的“仙”和“龙”其实都是暗喻什么人?全文紧扣那一句话来写?都是暗喻品德高尚的人。全文紧扣“惟吾德馨”这一句话来写。2.用自己的语言概括陋室的特点。(3分)自然环境清幽,交往人物不俗,生活情趣高雅。3.作者描写室中之景、室中之人、室中之事,对写陋室有何作用?表明“惟吾德馨”,暗示陋室不陋。4.作者身居陋室,为什么借用孔子的话说“何陋之有?”你觉得作者追求的是怎样的一种生活情趣?(1)作者身居陋室,但是陋室因主人的“德馨”而“馨”,也就不
8、感到它简陋了。作者并用自然环境的优美、往来人物的不俗、主人生活情趣的高雅等来烘托陋室不陋。这样的陋室就如“诸葛庐”“子云亭”一样,所以作者最后借用孔子的话说“何陋之有”。(2)作者追求的是一种保持高尚节操、安贫乐道、不慕荣利的高雅生活情趣。5.文中“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这一句话有什么作用(目的)作者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