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孙.ppt

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孙.ppt

ID:56957900

大小:402.00 KB

页数:51页

时间:2020-07-21

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孙.ppt_第1页
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孙.ppt_第2页
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孙.ppt_第3页
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孙.ppt_第4页
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孙.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孙.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教学的探讨南京外国语学校孙夕礼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是化学的重要理论知识,也是中学化学教学的重要内容。通过学习这部分知识,可以使学生对所学元素化合物等知识进行综合、归纳,从理论角度进一步加深理解。同时,作为理论指导,也为学生继续学习化学打下基础。这部分知识既是化学2(必修)的内容,也是选修化学的基础。根据新课程标准对本章的教学要求和“为学而教、探究为主”的教学理念,谨从以下五个方面与大家共同探讨《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一章的学与教。一、相关教学内容与资源信息1.1新课标要求内容标准活动与探究建议1.知道元素、核素的涵义。2.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3.能结合有关数据和实

2、验事实认识元素周期律,了解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关系。4.能描述元素周期表的结构,知道金属、非金属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的递变规律。5.认识化学键的涵义,知道离子键和共价键的形成。6.了解有机化合物中碳的成键特征。7.举例说明有机化合物的同分异构现象。①查阅资料并讨论:放射性元素、放射性同位素在能源、农业、医疗、考古等方面的应用。②实验:几种金属盐的焰色反应。 ③查阅资料并讨论:第三周期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变化的规律。④讨论或实验探究:碱金属、卤族元素的性质递变规律。 ⑤查阅元素周期律的发现史料,讨论元素周期律的发现对化学科学发展的重要意义。⑥交流讨论: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的区别。

3、⑦制作简单有机分子的结构模型1.22008年江苏化学高考考纲要求(1)了解分子、原子、离子等的含义。认识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的含义,并能进行相关计算。(2)了解元素、核素和同位素的含义。知道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3)了解1~18号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能用原子结构示意图表示原子、离子的结构。(4)了解元素周期表(长式)的结构(周期、族)及其应用。(5)认识元素周期律的本质。掌握同一周期、同一主族元素的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递变规律的关系。(6)了解原子结构、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递变的规律。(7)了解化学键的含义。了解离子键、共

4、价键的形成。(8)了解电子式、结构式和结构简式的表示方法。(9)能识别典型的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能从化学键变化的角度认识化学反应的实质。1.3教学目标和重、难点(1)教学目标A.能描述元素周期表的结构,知道金属、非金属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B.在初中有关原子结构知识的基础上,了解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C.通过有关数据和实验事实,了解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之间的关系。知道核素的涵义;认识原子结构相似的一族元素在化学性质上表现出的相似性和递变性;认识元素周期律。D.认识化学键的涵义,通过实例了解离子键和共价键的形成。(2)重点和难点A.原子结构、位置与元素性质的关系B.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

5、C.离子键和共价键的涵义(3)内容结构本章以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为框架,先介绍元素周期表,再通过一些事实和实验归纳元素周期律。(4)课时建议第一节元素周期表3课时第二节元素周期律3课时第三节化学键3课时复习和机动2课时1.4三套教材的内容区别1.5与选修教材内容衍接本章内容选修教材内容原子结构核素、同位素、质量数、结构示意图电子云、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能级、轨道表示式。元素周期律和周期表第三周期元素的性质变化规律(原子半径、金属性、非金属性),周期表的位、性、构关系周期表的分区、原子的电子排布、原子轨道、元素周期律(原子结构、电离能、电负性)分子结构离子键、共价键、分子间作用力和氢键共

6、价键的形成、σ键、π键、键长、键能、键角、分子构型、杂化轨道、配位化合物、键的极性和分子极性、范德华力和氢键、手性分子晶体结构无四类晶体的结构、堆积方式和性质、晶胞、金属键二、整合教学方法,强化主体意识2.1.注重实验教学,强化探究意识(1)强化科学探究A、钾在空气中燃烧实验可设计为学生分组实验,而钾与水的反应,钾块不要取太大,以免发生危险,此实验最好由教师在实物投影仪上演示。B、钠、镁、铝的性质实验,简单易做、现象比较明显且安全,可以设计为学生的分组实验,实验方案不作统一规定,要求各小组自行设计实验方案,然后全班进行交流评价,最后综合总结出最佳方案,注意培养学生求异思维的能力。镁与水的

7、反应,尽管有明显的反应速率,但产生氢气的量较少,且看不到产生的氢氧化镁,只能通过氢气的产生和酚酞指示剂的变色去认定氢氧化镁的存在,说服力不强。根据水溶液中KCl、NaCl有阻止氢氧化镁薄膜在镁上形成的作用,可将水改成食盐水进行实验。实验步骤:取一段擦去表面氧化膜的镁条,卷成螺旋状,插入盛有食盐水溶液的试管或烧瓶中,再将试管或烧瓶倒插在盛有食盐水的烧杯中,可以观察到镁持续不断地跟水反应,几分钟后,白色的氢氧化镁沉淀聚积在烧杯底部。注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