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6930411
大小:502.00 KB
页数:51页
时间:2020-07-21
《生活方式疾病精选文档课件.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生活方式----人们在日常生活的行为习惯。饮食习惯、衣着习惯、运动习惯、作息习惯、交流习惯、行为嗜好等一、生活方式的特点(1)每个人都不一样(2)在一个群体里会互相影响(3)大众媒体得以传播(4)与健康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生活方式疾病与生活方式有明确因果关系的疾病,称为生活方式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肥胖、糖尿病、恶性肿瘤等,直接或间接的与不良生活方式有关。二、生活方式疾病的危害:(1)患病率高(2)致残率高(3)致死率高(4)医药费高三、生活方式疾病产生的原因:遗传因素:15%气候因素:7%社会因
2、素:10%医疗条件:8%个人生活方式及行为嗜好:60%促进健康的行为通常可分为:1)日常促进健康行为。如合理营养,平衡膳食,适量睡眠,积极锻炼等。2)保健行为。如定期体检、预防接种等合理应用医疗保健服务以维护自身健康的行为。3)避免有害环境行为。对易引起过度心理应激的紧张生活环境,能调适、主动回避或积极应对。促进健康的行为通常可分为:4)戒除不良嗜好。如戒烟,不酗酒、不滥用药物等。5)预警行为。指预防事故发生和一旦事故发生能正确处理的行为。如乘飞机、汽车时先系安全带,发生车祸后能自救和他救等。6)
3、求医行为。觉察到自己有某种病患时,寻求科学可靠的医疗帮助的行为。7)遵医行为。在已知自己确有病患后,积极配合医生、服从治疗的一系列行为。危害健康行为通常可分为:1)日常危害健康行为。如吸烟、酗酒、吸毒、性乱(卖淫、嫖娼、同性恋和异性滥交等)。2)致病性行为模式。A型行为—又称“冠心病易发性行为”表现为争强好胜、办事急躁、时间紧迫感强、不耐烦和敌意,常因别人的微小失误或无心得罪而大发雷霆。其冠心病的发生率、致死率比正常人高2—4倍。危害健康行为通常可分为:C型行为—又称“肿瘤易发性行为”表现为过分克
4、制,压抑愤怒、焦虑,表面处处依顺,谦和忍让,但内心却强压怒火,爱生闷气。体内神经-体液水平长期紊乱,导致免疫功能全面下降。宫颈癌、胃癌、食道癌、结肠癌、肝癌的发生率比正常人高3倍左右。危害健康行为通常可分为:3)不良生活习惯。主要导致各种成年期慢性退行性病变如肥胖、糖尿病、心血管疾病,早衰,癌症等。表现有饮食过度,高脂、高糖、低纤维素饮食,偏食、挑食、过多吃零食,嗜食含致癌物的食品(如熏烤食品),进食过快、过热、过硬、过酸等不良进食习惯。4)不良疾病行为。表现为在已知自己患病后,恐惧、自暴自弃、悲
5、观绝望,甚至求神拜佛等迷信行为。高血压一、高血压的诊断标准舒张压收缩压正常血压=<85mmHg=<130mmHg正常高值85~89mmHg130~139mmHg高血压>=90mmHg>=140mmHg理想血压<80mmHg<120mmHg二、哪些人容易得原发性高血压1)遗传:2)高钠饮食:3)高脂饮食:4)饮酒:5)精神紧张:6)吸烟、肥胖者三、高血压病人的“三个三”“三个半分钟”“三个半小时”“三杯水”。“三个半分钟”夜间起床时和清晨醒来后要继续平卧半分钟,再在床上坐半分钟,然后双腿下垂床沿半分
6、钟,最后再下地活动。“三个半小时”早上散步静走半小时,中午睡半小时,晚睡前散步半小时。“三杯水”晚上临睡前饮一杯温开水,半夜起来饮一杯水,早晨起床饮一杯水。四、健康生活方式让你远离高血压(一)减轻体重(二)采用合理膳食1.限盐2.减少脂肪的摄入3.注意补充钾和钙4.限制饮酒(三)参加适量运动(四)减轻精神压力(五)戒烟2005年8月18日,高秀敏因心脏病发猝死家中,享年46岁。2006年12月20日,马季突发心脏病抢救无效去世,享年72岁。2007年6月23日,侯耀文在家中突发心肌梗塞,享年59岁
7、。猝死中年人发生猝死的悲剧已屡见不鲜。猝死是指未能预期到的突然死亡.不包括外伤、中毒、自杀等,而是指由某些疾病所引起的突然死亡从症状出现到死亡。时间不超过24h。猝死的原因很多,临床上以心血管疾病所引起的猝死最为常见而重要,称为心脏性猝死,其直接的致命因素为心搏骤停。从发作开始到死亡仅数秒或半小时以内者多属心脏性猝死。40岁以上男性发生在公共场所或工作地点的猝死,不论平素有无心脏病史,均应首先考虑冠心病的可能。对于既往有心脏疾患的患者,若近期出现心绞痛、晕厥或严重的心律失常,应警惕猝死的发生。中青
8、年心源性猝死率增高的原因第一,工作压力大,交感神经处于紧张状态,许多猝死情况就发生在连续加班之后;第二,饮食结构不合理,大量摄入高脂肪、高胆固醇,大量饮酒、大量吸烟;第三,应酬多,睡眠时间减少;第四,越来越多的人患上高血压、糖尿病,从而引发冠心病。除了最容易导致猝死的心脏病外,还有一些猝死不能不防:健身过猛可能导致运动猝死;过度疲劳易诱发猝死;用药不当易导致猝死;哮喘也能引发猝死;睡眠障碍同样也会导致猝死(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防猝死九项注意1.定期体检2.戒烟3.合理膳食4.防止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